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odule:Format_link第141行Lua錯誤:attempt to index field 'target' (a nil value)
北區為位處釜山廣域市西北部的自治區,於1978年2月15日釋出釜山鎮區部分地區和金海郡的三個面成立。
北區除華明洞和德川洞外,其餘地域的開發項目都較少。德川洞為北區發達的繁華商店街,而華明洞則是整個釜山的富裕聚居地。由於此區整片地域在古代皆稱為龜浦,因而即使並非位處目前龜浦洞範圍內的商店和地標,也經常稱呼所在地址為「龜浦」。[1]
北區在三韓時期隸屬於居漆山國(거칠산국),於三國時代併入新羅。505年,為居漆山郡大甑縣(거칠산군 대증현)。757年,為東萊郡東平縣。[2]高麗時期,北區以寺廟萬德寺而聞名(寺廟現已不存,只剩下基座遺跡)。[3]萬德寺在《高麗史節要》、《高麗史》中也有相關記錄,表明其在高麗後期政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2]
1021年(顯宗13年),此地區改屬梁山郡東平縣。在朝鮮王朝時期,1428年此地區成為東萊縣的屬縣。1547年,東萊縣升格為東萊府,改屬東萊府。 1740年,改屬梁山郡。在朝鮮時期末年,此地為設置水站的地方,為經洛東江來往漢城府的日本商人的必經之地,後來逐漸變成與日本商人進行貿易的要地。因此,在京釜鐵路通車之前,此地是物資的集散地和交易地,特別是把布匹、石油、鹽、魚醬、明太魚等裝載在海船上,或者通過陸路運到內陸的倭館(安東、尚州地區)。 [2]
1904年,此地為東萊府界西面龜浦里,1906年改屬東萊府左面龜浦里。1910年,根據朝鮮總督府的地方官制,龜浦被編入釜山府。1914年,重新歸屬慶尚南道東萊郡管轄,面的名稱也從左耳面(좌이면)變成了龜浦面。1943年,從面升格為龜浦邑。[2]
1963年,編入新成立的釜山直轄市,脫離慶尚南道管治,成為釜山鎮區轄下的龜浦出差所(구포출장소)。1975年,釜山鎮區的龜浦和沙上出差所合併,成為市直轄的北區出差所。1978年,升格為北區,同時金海郡的大渚邑、駕洛面及鳴旨面移交北區管理。1983年,上述區域成立由市直轄的江西出差所,1989年升格為江西區,脫離北區管轄。1995年,北區過往由沙上出差所管轄的地區升格為沙上區,脫離北區管轄。[2]
在保守派系政黨支持度高的釜山市中,此區的支持率相對較弱,自由派系政黨的支持率相對較高。不僅是此區,沙上區、沙下區和江西區的「洛東江地帶」,為釜山自由派系政黨支持率較高的地區。然則,此區的兩個國會議員選區在2016年國會選舉中才開始有自由派系政黨籍的候選人當選。[4]
北區目前與江西區共同設立兩個國會議員選區(北區·江西區甲、北區·江西區乙),選出兩名國會議員代表,現任甲選區的國會議員為自由派政黨共同民主黨的田載秀(전재수),乙選區的國會議員為保守派政黨國民力量的金度邑(김도읍)。
北區目前於釜山廣域市議會一共47席中佔有4席,現任議員(2018年-2022年)皆由共同民主黨籍的議員代表。
北區議會(북구의회)為北區的立法機關,由14名議員組成。現任議員(2018年-2022年)包括8名共同民主黨議員及6名國民力量議員。[6]
北區很早就成立了近代教育機構,在1907年建立了龜浦私立龜明學校,是龜浦小學的前身。1908年,開始在華明洞建立私立華明學校,預備科1年,本科4年,補習科2年1次,新生有50多人。 2015年,區內設有27所小學、16所初中及9所高中。此外,釜山科學技術大學和韓國理工大學皆在北區設立校區。
同時,龜浦洞亦設有洛東鄉土文化院,於1988年成立,旨在啟發、普及、傳承地區傳統文化,亦研究地區的鄉土史及鄉土文化。[2]
主要產業有鞋類、化工、纖維、鋼鐵、機械等,由於鞋業停滯和人力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行業都處於零散狀態。而農業則在洛東江河川腹地形成設施農業,該河川用地是在人工築堤時形成的用地,所有權歸釜山市所有,農民每年支付一定金額以獲得耕作權。同時,金頂山脈(금정산맥)一帶的土質肥沃,山麓局部地區亦有農田。商業則主要集中在龜浦站和德川洞德川路周邊地區。[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