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葉門內戰(阿拉伯語:ثورة 26 سبتمبر‎)又稱9月26日戰爭,為1962年至1970年間,北葉門境內爆發的一場戰爭,敵對雙方為支持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流亡王室的親王室派與支持阿拉伯葉門共和國政權的共和派。王室派獲得沙烏地阿拉伯幕後支援,而共和派也獲得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即埃及)派兵支援。

快速預覽 北葉門內戰, 日期 ...
北葉門內戰
阿拉伯冷戰的一部分

葉門王國軍隊試圖擊退埃及裝甲進攻
日期1962年-1970年
地點
結果

共和派勝利

  • 沙特支持穆罕默德·巴德爾及親王室勢力直至1965年
  • 1967年,埃及軍隊撤離
  • 北葉門成立共和政府,政府成員包括親王室勢力,但王室被排除在外
參戰方
 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
 沙烏地阿拉伯
支援
 約旦
 英國
 以色列
 伊朗
 北葉門
 埃及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支援
 蘇聯
指揮官與領導者
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 穆罕默德·巴德爾
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 布魯斯伯爵
沙烏地阿拉伯 費薩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
阿拉伯葉門共和國 阿卜杜拉·薩拉勒
埃及 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
埃及 阿卜杜勒·哈基姆·阿密爾
兵力
20,000半正規軍(1965年)[1]
200,000部族武裝(1965年)[1]
數百僱傭兵
阿拉伯葉門共和國 3,000士兵(1964年)[2]
埃及 70,000士兵(1965年)[3]
傷亡與損失
沙烏地阿拉伯 1,000死亡[4][5] 埃及 26,000死亡[6]
100,000[7]-200,000人[8]被殺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過程

1962年9月26日,以阿卜杜拉·薩拉勒為首的一些北葉門共和國派軍官發動政變,推翻君主,建立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史稱「9月26日革命」。原王國君主穆罕默德·巴德爾次日成功逃到北方,與支持他的北葉門北方宰德派穆斯林部落聯合對抗共和派,北葉門內戰由此開始。[9]

巴德爾國王在沙烏地阿拉伯、約旦的支持下,糾集一批保皇派,於1962年10月1日,攻打並占領了薩那部分地區。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保皇勢力也分別襲擊新共和國政府軍,在面臨軍政危機的情況下,阿拉伯葉門共和國新政權向友好國家請求軍事援助。10月5日,埃及出兵,第一批為4000人,隨後逐漸增加,一年後達20000人。

1963年2月,在埃及的幫助下,共和國軍隊在北葉門北部和東部發動了「齋月攻勢」,並成功控制首都薩那全境,此後4年,北葉門內戰長期處於僵持狀態。

1967年8月29日,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會議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召開,會議決定沙特停止向北葉門保皇派提供軍事援助;埃及軍隊也同時撤出北葉門。同年11月28日,保皇派二度兵臨城下,圍攻首都薩那70天之久,共和派頑強抵抗,在蘇聯敘利亞阿爾及利亞的緊急援助下,終於擊潰保皇勢力,並乘勝追擊,控制了北葉門大約85%的地區,取得戰場主動權。

1970年3月,在沙烏地阿拉伯的調停下,共和國政府宣布徹底廢除巴德爾家族一切王室成員的政治特權,接收一批原為王室效勞的軍政人員參加共和國政府管理。7月,北葉門共和國政府和沙烏地阿拉伯達成停戰協議,王室派成員全部放棄抵抗,阿拉伯葉門共和國最後取得了勝利,8年北葉門內戰終告結束。

Thumb
北葉門1967年形勢圖,共和國派控制區以黑色標示,保王派控制區以紅色標示
favicon
1 sources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