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勞農派(日語:労農派/ろうのうは)是二戰前日本的非日共系的馬克思主義團體。以1927年創立的雜誌《勞農》為中心,稱作勞農派。由與「日本資本主義論爭」中的對抗講座派的經濟學家、左翼無產階級社會活動家、《文藝戰線》的無產階級文學作家組成。其思想被稱作「勞農派馬克思主義」。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7日) |
1922年7月15日,日本共產黨秘密成立。日本共產黨成立以後不久,1923年就被特高(「特別高等警察」,日本政府專為打擊社會運動而設立的政治警察)一網打盡。
1924年,山川均等領導人,在未與共產國際商討的情況下,解散了日本共產黨。
1926年12月,在共產國際指導下,日本共產黨正式重建(第二次共產黨)。1927年,通過《27年綱領》[1],批判山川均、福本和夫等前領導人。
1927年,在山川均主導下的一些左翼知識分子反對建設少數人的、非合法的共產黨,而主張建立統一、合法、大眾的無產階級政黨。他們以山川均、豬俁津南雄為中心,發行了雜誌《勞農》(1927年12月創刊),以《勞農》雜誌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者稱為「勞農派」。
勞農派無明文的組織及共識。依1971年《社會主義協會綱領》的描述中,勞農派具備下列特徵:[2]
1938年2月的第二次人民戰線事件中,勞農派多數人士遭到逮捕。戰爭結束後,日本社會黨左派的理論團體社會主義協會繼承了勞農派理論,並對日本社會黨和日本勞動組合總評議會產生深遠影響,形成所謂的日本型社會民主主義。
*僅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活躍的人士。
經濟學家
社會運動家・政治家
作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