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劇本殺是一種玩家扮演劇本中的角色,來解決劇本中的謎題,從而達成遊戲目的的實境角色扮演遊戲(LARP),起源於「謀殺推理遊戲」(英語:Murder mystery game,又譯「謀殺之謎」);有線上與線下兩種遊玩方式[1]。
介紹
劇本殺往往擁有角色選擇、劇本研讀、線索搜查、圓桌討論、票選兇手、謎題揭曉、案件復盤等七個遊戲環節[2]。在劇本殺開始之前,每位玩家會選擇不同的角色,並獲得相對應的角色劇本,每個玩家通過該角色的單一視角努力了解劇本的故事全盤,並以第一人稱視角置身於故事中、獲取案件信息、研判人物關係和相關線索[3]。
在遊戲中,每個玩家所獲取的訊息都相對有限且片面,玩家在不同角色視角下所感知的時間視角、 案件線索、劇情細節也有所差異,甚至彼此間還有需要隱藏的秘密。因此為探求案件的真相,還原故事的完整性,玩家需要通過互動來收集、研判信息等進而推理出完整的故事發展和案件真兇[3]。
發展
劇本殺又名「謀殺之謎」,是一種起源於歐美的實景社交推理遊戲[3]。犯罪小說始於十九世紀上半葉。而聚會游戲眨眼謀殺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其中一名玩家被秘密選為殺人犯,能夠通過向其他玩家眨眼來「殺死」他們,而兇手則試圖避免被發現。1935年,美國Parker Brothers公司發行了名為「Jury Box」的遊戲[4],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將以「陪審員」角色分析研判遊戲提供的六件謀殺案相關資料,來推理案情並就兇手進行投票,在投票後案情的真相會被公布出來,被認為是首款謀殺之謎遊戲。
1948年,妙探尋凶於北美發行,該遊戲將玩家設置為嫌疑犯角色,通過每輪玩家間的互動來推理、排除線索並找出兇案內情。但該遊戲每局的兇案內情隨其開局的卡牌情況而不斷改變,這區別與現代劇本殺中,劇本內容涵蓋大量角色背景資料、故事元素、任務目標的敘事模式。
2013年,美國廣播公司首播真人秀《誰是真兇?》,節目中的13名參賽選手將調查多起懸案,而兇手就躲藏在參賽選手之中[5]。同年,一款名為《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的謀殺之謎作品由英國被翻譯引進中國,這是中國玩家能夠接觸到的第一部劇本殺作品[6]。
2014年5月10日,JTBC電視台推出綜藝節目《Crime Scene 犯罪現場》,該節目以神秘殺人事件為背景,參與者需要通過取證、推理來擺脫自身的兇手嫌疑,找出真兇。芒果TV在購買了韓國《犯罪現場》節目版權後[7],於2016年首播明星推理真人秀節目《明星大偵探》,讓劇本殺走入中國人視野[8]。截止2019年底,中國的劇本殺線下店為1.2萬家[8][9];至2020年,規模達到3萬家[10]。
2020年8月10日,中國多個國家級新聞媒體呼籲加強對劇本殺中的暴力犯罪、黃色的內容監管[11]。2021年11月,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上海市密室劇本殺內容備案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要求經營單位應對經營中使用的劇本開展自審,並將自審通過的劇本交市文化旅遊局或所在區文化旅遊局備案登記[12]。2022年1月13日,上海文旅局發布《上海市密室劇本殺內容備案管理規定》,並於3月1日起實施。上海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將密室劇本殺納入管理的城市[13]。3月1日,上海首張劇本殺《備案登記證明》發出。[14]
2022年以來,受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帶來的頻繁疫情管控、監管力度加強、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等因素影響,中國劇本殺行業發展受阻,出現閉店潮[15]。2022年12月,上海警方偵破中國首例侵犯劇本殺著作權案[16]。
線下遊戲流程
- 玩家選擇好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或組織者直接分配),組織者發背景和人物介紹給玩家
- 玩家獲得自己角色的劇本。
- 玩家閱讀自己的角色劇本並掌握角色身份與任務目標。
- 玩家將自己代入到劇本中的角色身份並做自我介紹來展開劇本內容。
- 玩家間互動、取得線索、分析線索來探索劇本的全盤故事內容。
- 玩家對劇本故事終局進行投票選擇,劇本結束。
- 主持人公布劇本真相,引領玩家復盤、全覽劇本故事內容。
遊玩場所類型
劇本殺可根據遊玩場所劃分為線上式、實景搜證式、實景推理式三種場所類型。
- 線上式:玩家通過網絡上的劇本殺平台與其它玩家進行線上遊玩。
- 實景搜證式:玩家在線下與其它玩家遊玩。在實景搜證式中,玩家獲得的故事線索以線索卡的形式體現,該模式往往只需要一個房間即可遊玩,場景布置、遊玩成本較低。
- 實景推理式:玩家在線下與其它玩家遊玩。實景推理式的場景布置會還原劇本中涉及到的案發現場等,玩家通過實景推理獲得故事線索,遊玩成本較高。
遊戲名詞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