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前定和諧(英語:pre-established harmony)是一個由著名哲學家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所提出的哲學概念。前定和諧論聲稱雖然所有實體看似或憑藉自由意志或憑藉特定的行為規律來發生關聯,但是它們之間並非偶然地互相影響,而是經由上帝的預先制定的規則來實現「調和」。萊布尼茨用「單子 (哲學)」來指稱這樣的實體,在他的著名著作《單子論》 §7中它們被形容為「無窗的」(windowless)。
前定和諧論經常作為對於身-心問題(心靈如何影響身體的行動)的解答方案之一出現。然而,與其他大部份作為解答方案之一的理論不同,萊布尼茨不認同身體能夠在物理層面上互相影響這一觀點是正確的,他認為所有的物理作用都是受「影響」者本身之前的狀態所決定的。
在前定和諧論這一理論中,針對所有的心靈的預先編程是極端複雜的── 既然他們的全部行為和思考只由這一預先編程所決定。為了讓他們之間看似能夠互相影響,針對他們的預先編寫必須要麼包含整個宇宙的所有信息,要麼包含所有時刻內他們的所有狀態。
下面是一個例子:
同時人們能夠看到,在這一理論中,要使得某一心靈——作為無窗的單子——感受到信息,並不需要任何其他實體。這就帶來了一個唯我論的哲學觀點。萊布尼茨似乎在他的《Discourse on Metaphysics》的第14節中承認了這一點。然而他的另一個理論Principle of Harmony聲稱,上帝對世界的編程能夠使得世界以整體而言最好、最和諧的方式運作,而且單子所組成的世界是實存的── 也就是說他並不認可唯我論。即便萊布尼茨聲稱單子是「無窗的」,他也表示,單子作為整個宇宙的「鏡子」而起作用:它折射出整個宇宙其存在性。
哲學家馬克·庫爾斯塔德(Mark A. Kulstad)曾經撰文表示其認為前定和諧論有兩種版本,並且對它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1]。
教導過著名博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校長的著名哲學家馬丁·克努村教授曾經表示他認為前定和諧論是「懶惰思想的溫床」(the pillow for the lazy mind)[2]。
美學家尤金·布格(Eugene G. Bugg)對萊布尼茨所創立的相關理論作出了批駁[3]。
哲學家格雷戈裏·布朗(Gregory Brown)對前定和諧論提出了不少批駁意見,他表示自己認為在前定和諧論中,上帝的能力被嚴重削弱,而這不是萊布尼茨所聲稱他試圖證明的説法的正確性,此外,前定和諧論當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前定和諧論的一些觀點與萊布尼茨在其部份作品中所表明其持有的其他一些觀點互相矛盾[4]。
文學家亞歷山大·斯辰絲克(Alexander Sesonske)在其作品〈前定和諧與其他喜劇策略〉中把前定和諧論用作喜劇題材[5],似乎帶有諷刺的意味。
萊布尼茨偶爾會以「前定和諧系統的提出者」自居[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