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俄国革命家、思想家、托洛茨基之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列夫·利沃維奇·謝多夫(俄語:Лев Львович Седов,1906年2月24日—1938年2月16日),他是蘇聯共產黨領導人列夫·托洛茨基和他第二任妻子娜塔莉亞·謝多娃的長子。在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因參加1905年俄國革命而面臨終身監禁。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謝多夫為了避免因身為高幹子弟受到特殊照顧而與父母分開生活。他於1925年結婚,並於次年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列夫。謝多夫支持他的父親與約瑟夫·史達林的鬥爭,他憑藉自身的才華逐漸亦成為托洛茨基主義運動的領袖。
1929年,謝多夫隨父母一同踏上流亡生涯,1931年移居柏林求學,猶太出版商亞歷山德拉·拉姆-普費姆費爾特和她的丈夫弗朗茨·普費姆費爾特為他準備了簽證,並安排了一位眼科專家來治療其患有的眼病[1]。普費姆費爾特的小說家朋友卡爾·斯特恩海姆在此期間結識了謝多夫,並形容他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年輕人,他有著淺棕色的頭髮和藍色的眼睛,但非常喜歡抽菸[1]。謝多夫在這段時間通常用法語進行日常交談,因為他幾乎不會說德語[1]。
1932年,謝多夫幫助父親托洛茨基與蘇聯國內的反史達林主義派系展開秘密合作,他們組建了一個反對派政治集團,並通過老布爾什維克戈爾茨曼(謝多夫在信中稱其為線人)與伊萬·斯米爾諾夫等原左翼反對派成員保持聯繫。謝多夫表明他比托洛茨基更熱衷於走直接的武力路線,他說:「在一切前提之上,我們首先必須打倒現在的領導層並將史達林趕下台,只有清算他們才能徹底贏得勝利。」然而該集團於1933年被史達林鎮壓[2]。
在納粹黨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前夕,謝多夫於1933年初搬到巴黎在那裡他作為一名巴黎勞工領導當地的勞工運動[3]。他成為托洛茨基主義運動在法國的重要活動家,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的特務經常尾隨並監視他[4]。1935年至1938年期間,謝多夫和他的搭檔珍妮·馬丁一起收留了他的小侄子埃斯特班·沃爾科夫(謝多夫已故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吉娜的兒子)[4]。
1938年2月,謝多夫因急性闌尾炎發作而被他組織的同志馬克·茲博羅夫斯基(實際上是內務人民委員部的間諜)送到了當地一家與蘇聯情報部門有聯繫的私人診所進行手術[5][6]。與此同時,茲博羅夫斯基也將這一情報通知了他內務人民委員部的上級[7];診所的醫生對謝多夫進行了闌尾切除術,但手術後出現了併發症,謝多夫顯然沒有受到進一步的應急處理,他隨後被送往巴黎的一家醫院並在那裡去世[8]。
一些分析過此事的歷史學家認為,謝多夫是被在巴黎監視他的史達林特工蓄意謀殺的,或者是在手術期間,或者是通過給他下毒造成了他在住院時死亡。1994年,當時負責策劃海外暗殺計劃的原蘇聯內務部中將帕維爾·蘇杜普拉圖夫卻在他的回憶錄《特殊任務》中聲稱,蘇聯特工與謝多夫之死無關[9]。1956年,茲博羅夫斯基在美國參議院小組委員會作證時稱,他曾向內務人民委員部報告謝多夫進入診所的消息,並確認了他最終的死亡[10]。
列夫·謝多夫的主要作品是1936年出版的《莫斯科審判紅皮書》,他在書中詳細分析了莫斯科審判期間荒唐和不實的全過程[7]。謝多夫聲稱這是對審判所試圖掩蓋的罪惡的一次充分揭露,托洛茨基本人將該著作描述為「無價的禮物……是對克里姆林宮造假者們來說第一次令人沮喪的回應」[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