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體重指嬰兒在誕生之時的身體重量。具有歐洲血統嬰兒的平均出生體重是3.5公斤(7.7英磅),而正常的範圍則為2.5至5公斤(5.5至11.0英磅)[1][2]。南亞和中國血統的嬰兒與歐洲嬰兒的出生體重相比要輕225.5—254.6克(7.95—8.98盎司)[3]。
眾多研究顯示,嬰兒的出生體重與其今後的生活狀態有關聯,其中包括糖尿病、肥胖症、吸菸和智力方面。低出生體重與新生兒感染有關。
決定因素
影響出生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是:
另外,出生體重的情況會受到父母許多方面的影響,包括有[5]:
異常類型
護理
對於那些早產、低體重嬰兒,要給予合理的餵養和精心護理,才可使其在生長發育上較快地趕上同齡嬰兒。通常醫院會在出生後轉移到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進行觀察[12][13]。
大多數低體重嬰兒存在營養問題,主要原因是發育不成熟,而不是太小。這類嬰兒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都大,但他們的消化吸收能力比正常出生體重嬰兒較弱,對一些食物的耐受性也差。因此,餵養低出生體重的嬰兒,應重視這些弱點。比如在發育不成熟的嬰兒體內,靠胃腸道吸收的營養減少,特別是對脂肪、鈣、脂溶性維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的消化吸收。此外,他們最易受環境的影響,對感冒、痢疾等病的應激反應也增加了他們熱能消耗。一方面是存在對營養素吸收利用的障礙,另一方面是對營養素需要的增加。因此,對於早產兒來說,母乳餵養比正常出生體重嬰兒更有必要。早產未成熟兒的大腦和肝臟等器官,在血液中某些胺基酸濃度過高時更易受傷害,不用母乳餵養這些早產低體重兒就有此類危險[14]。另外,出生體重越低,血清膽紅素超過一定限度會造成新生兒腦損害的危險性就越大,對此應儘早進行黃疸干預方案[15]。
對其成年生活的影響
已有針對一個人的出生體重如何對其未來生活構成影響的研究,這些研究已經建立了出生體重異常與肥胖症、糖尿病和智力之間的關聯。
一般認為,出生時體重較大或較小(尤其是極端情況)的嬰兒日後有更大的風險患肥胖症[16][17];但也有研究顯示,這種關係可以通過孕婦體重進行解釋[18][19]。孕期營養過度(特別是孕晚期三個月),容易造成胎兒出生體重較重,因為在胎兒發育後期,脂肪細胞的數量和體積的增加最快,並且脂肪細胞一旦形成就不會消失[20]。若肥胖很早發生,會保持較長期的持續性,並在嬰兒期、學齡前期和青春期為肥胖症發病高峰期[21]。
生長激素療法(英語:GH therapy)在特定劑量下可以縮小低體重嬰兒和正常體重嬰兒在瘦體重上的差距。然而在實驗過程中,受試者的體脂率出現了下降。實驗中,接受該治療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以雙能X線吸收法測量的骨密度標準偏差顯著升高。然而關於小於胎齡兒是否採用該種療法,目前尚存很多爭議。[22]
一些研究顯示,出生體重與智力之間有直接的正比關係[27][28][29]。因此母乳餵養對於出生體重較少的嬰兒腦功能的發育有促進作用,因為母乳中含有較高的半胱氨酸和氨基磺酸[30]。高出生體重還可能增加患自閉症的風險[31]。
相關
- 巴克假設
- MOMO綜合症
- 低出生體重悖論
- 產前營養和出生體重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