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襄
明末文学家、书法家(1611-169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冒襄(1611年—1693年),字辟疆,號巢民。直隸如皋(今屬江蘇)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書法家,明末四公子之一。

生平

冒襄曾遊學董其昌之門,苦學鍾繇、王羲之、李邕、顏真卿、米芾書法,娶秦淮名妓董小宛為妾。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副貢,入清不仕。
順治三年(1646年),建水繪庵[1],讀書酬唱以終。六十九歲那年遇水繪園的「染香閣」與「降雲樓」大火,致使所藏鼎彝書畫皆化為灰燼[2]。治詩文,筆調秀逸,王鐸贊他早年書法「遒媚圓動、筆筆褚河南(褚遂良)」。陳名夏《重訂朴巢詩文集序》稱:「筆鋒墨秀,玄旨微情。俱在有意無意、可想不可到之境。」晚年多病,雙眼近乎失明[3]。
家族
先人為蒙古貴族。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的後裔,另說則是元朝宰相脫脫的後裔。[4]
有子冒穀梁、冒青若。
著作
著有《巢民詩集》、《文集》、《影梅庵憶語》。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