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是中央銀行釋出或回收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透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達成調整貨幣政策之目的。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11月) |
另外,由於銀行不可以將所有的存款全部放款,必須於中央銀行保留一定的比例作為存款準備金,因此央行可以發行政府公債的方式,調整存款準備金的多寡,藉以控制貨幣的供給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證券,只是等額地投放基礎貨幣,而不是等額地投放貨幣供給量。貨幣供給量受到基礎貨幣投放量和貨幣乘數的影響,貨幣乘數受現金漏損率與存款乘數的影響。
與利率的理論關係
經典經濟學理論假設央行貨幣的供給與短期利率之間存在獨特的關係:就像對商品一樣,對央行貨幣的更高需求會提高其價格,即利率。 當對基礎貨幣的需求增加時,如果中央銀行希望維持短期利率,就必須採取行動。它通過增加基礎貨幣的供給量來做到這一點[1]:它去公開市場購買金融資產[2],例如政府債券。為了支付這些資產,在賣方的第三方帳戶(英文:Loro Accounts)中產生了新的央行貨幣,從而增加了經濟中的基礎貨幣總量。新錢進入經濟是量化寬鬆(QE)的多種方式之一;但是量化寬鬆的缺點是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可能會導致資產泡沫[1]。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這些資產,則基礎貨幣將減少。
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
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給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準、導致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產生正面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金融機構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截至2021年度,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50家金融機構[3]。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減少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增加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
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歐洲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內的公開市場業務將在指導利率、管理貨幣市場、向市場發出政策信號等方面發揮主要作用。歐洲中央銀行將主要通過回購協議購買、出售資產、信貸業務等反向交易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
歐洲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有四種方式,一是「主要再融資業務」(簡稱Refi),成員國中央銀行根據投標程序每周進行一次,兩周到期,向市場發出政策信號。再融資利率也是歐洲中央銀行調控經濟的最主要的槓桿利率。二是「長期融資業務」,成員國中央銀行根據投標程序每月進行一次,三個月到期。三是「微調操作」,由成員國中央銀行在特定情況下通過投標程序和雙邊程序進行。四是「結構操作」,只要歐洲中央銀行想調整資金結構,就可以由成員國中央銀行通過投標程序和雙邊程序進行。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