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削鉛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免削鉛筆(英語:Pop-a-point pencil)是由一組小段的鉛筆頭組合而成的鉛筆,當最底層的鉛筆心用完時,可拔下由上插回,達到替換鉛筆頭的目的。
免削鉛筆由台灣屏東縣的漁夫洪蠣(洪勉之)於1960年發明[1]。1964年,洪蠣將免削鉛筆的構思以800萬新台幣賣給莊金池。莊金池進一步完善此構思並研發機台並於1969年成功讓免削鉛筆上市,百能公司(Bensia)名字即取自台灣話:免削[2],也因此免削鉛筆在英文中亦有「Bensia pencil」一稱。劉興欽曾改良免削鉛筆,取作「萬年自來免削鉛筆」並獲得專利,但商品化沒有成功[3][4]。
在日本,免削鉛筆稱為「火箭鉛筆」(ロケット鉛筆),又稱「台灣鉛筆」(台湾鉛筆)。
1974年9月24日在南韓漢城舉行中韓民間經濟合作會議,會議中台灣代表在12案議題中提出要求:請勸阻韓商江西產業株式會社及大榮產業社仿製免削鉛筆繼續外銷[5]。
1980年代,結合自動鉛筆機能的免削鉛筆問世,稱為魔術鉛筆,鉛筆頭簡化為類似子彈的鉛筆心,用完時只要按壓上方的按鈕,即可退出舊筆心並自動露出新筆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