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一種經蒸餾處理的酒精飲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伏特加(波蘭語:wódka [ˈvutka];俄語:водка [ˈvotkə])是一種由水和乙醇製成的蒸餾酒,是東歐和北歐的主要酒精飲料之一。伏特加酒的酒精含量通常在35%~50%之間,依據不同的原產國有不同的酒精含量規定,例如歐盟伏特加的酒精含量需高於37.5%[1][2],美國的則是要高於40%[3]。
伏特加起源於斯拉夫民族,最早的文獻記錄來自於15世紀的波蘭,並於17世紀發展出現代的釀酒產業[4][5],但在18世紀後,俄羅斯成為伏特加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並持續至今[6][7]。現代最簡單的伏特加是由水和經蒸餾淨化過後的乙醇所合成的,呈現透明色,有強烈又刺鼻的工業酒精味;傳統的伏特加會加入馬鈴薯、糖漿、黑麥和小麥,經過二次蒸餾和一次過濾才能得到,這種傳統伏特加的價格也不貴,味道純樸;市面的高級伏特加還會加入各種水果、蜂蜜、堅果等香甜的原料,經過三重以上的蒸餾,並會採用活性炭等吸附力強的天然物質過濾,這類口味濃郁、層次豐富,比一般伏特加要更加美味。
一般來說,伏特加是由富含糖或澱粉的物質發酵後進行蒸餾並過濾然後加水稀釋得到的。
傳統上由俄羅斯,立陶宛和波蘭所出產的伏特加酒精含量是以40%為標準。在此標準下,一般認為低於此酒精含量的伏特加淨飲時(沒有加冰或與其他液體混合)味道應該像「水」,相反酒精含量40%以上的伏特加酒入口會像「火熨」一般。
關於此標準的由來,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發現了元素周期表的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研究得出伏特加的最佳酒精度應當是38%,但由於當時的俄國對酒類根據酒精度數收稅,生產與販賣商為了方便稅收計算將度數定位整數的40%,但另一些版本中,門捷列夫所發現的最佳度數正是40%,而且這些傳說都無法給出可信的證據表示門捷列夫確實從事過伏特加何種酒精度數更為有益健康或美味的研究,門捷列夫曾寫過論文《論酒精與水的結合》,探討酒精與水的混合的物理性質,但無證據證明他曾在此文中是否描述過何種酒精度數的伏特加更好這類內容,論文原文難以找到。此外還有一種傳說,要追溯到彼得大帝統治時期,傳說他頒布了一道法令規定伏特加若是不能點燃則顧客有權將老闆打死,故為了節省成本老闆紛紛將伏特加稀釋至40%這一下限度數以兼顧成本和法律,但這一說法同樣缺乏可信性,主要是英國歷史上曾規定100proof即57.15%為火藥可在酒精中點燃的最低度數[8] ,而40%則遠低於此標準。
伏特加在波蘭和俄羅斯傳統上往往是由黑麥小麥等穀物製作而成,馬鈴薯也經常被用來製作伏特加,有些國家也會使用糖蜜等其他含有糖的物質來製作伏特加,還有一些歐洲國家的伏特加使用葡萄等富含糖分的水果製作。
很多商家會以純淨如水作為自己伏特加的賣點,故往往在生產中進行多次蒸餾,一般為三次蒸餾,為去除雜味,蒸餾後還會用活性炭或濾棉等物質過濾以進一步去除酒液中的雜質。以純淨為賣點的一些高檔伏特加可能會進行更多次蒸餾或過濾,但也有反例,如法國的灰雁伏特加便僅經歷一次蒸餾。伏特加蒸餾多使用生產效率高的柱狀蒸餾器,但一些較為高檔的伏特加會宣傳使用壺式蒸餾器,如俄羅斯的斯丹達伏特加便宣傳部分酒液由壺式蒸餾器蒸餾。
雖然伏特加在東歐和北歐國家(「伏特加帶」)的傳統上是應該以淨飲的方法品嘗,但當它在其他的國家大眾化後已經愈見少人用傳統飲法品嘗它的獨特口味。近年更多人喜歡將伏特加加上其他飲料或以雞尾酒來飲用它,例如血腥瑪莉、螺絲起子、伏特加湯力、伏特加馬丁尼及紅牛伏特加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伏特加對蘇聯紅軍勝利貢獻巨大,因為蘇聯當時貨幣疲弱且遭納粹德國侵略,紅軍軍餉部份經搜集紅軍水壺,每周運酒車至營部發放伏特加給士兵帶上戰場。伏特加防寒且可初步消毒傷口,只要加酒車運抵紅軍營部,蘇軍都把隨身水壺空壺交出添滿伏特加,帶著伏特加上戰場。
「Vodka」(伏特加)是斯拉夫語中「voda」(意為「水」)的指小詞變化而來。[9]
「伏特加」一詞的首次記載可於1405至1537年間的波蘭法院文件中找到,「伏特加」這個字在當時一些醫學和化妝品的文件中都有提及。亦有不少的俄國醫藥處方上寫著「用麵包釀製的伏特加酒」(водка хлебного вина,vodka khlebnogo vina)和「半麵包伏特加酒」(водка полу хлебного вина,vodka polu khlebnogo vina)。亦由於酒精為醫學界長期使用,由此可推斷「伏特加」一詞可能是從動詞водить(vodit)或разводить(razvodit)演變出名詞「vodit」,意為「用水稀釋」。
「麵包酒」是一種用穀物蒸餾而成的酒(與葡萄酒相對),因此「麵包酒用的伏特加」可解釋為一種用穀物蒸餾酒稀釋的「水」。[原創研究?]
「伏特加」這個字亦可在一些手抄原稿和一種稱作盧布克的手槁中找到。「伏特加」這一個字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開始於俄國的辭典中出現。
另一個將「伏特加」和「水」帶上關係的原由可能是一種來自於中世紀的飲品Aqua Vitae(拉丁語意為「生命之水」),引申出波蘭語Okowita或烏克蘭語оковита和白俄羅斯語акавіта。類似的語源學例子就如英語的「Whisky」(威士忌),它的字源同樣與愛爾蘭語或蘇格蘭蓋爾語等的語言有關。
「芬蘭伏特加」為歐盟境內受保護的地理標誌,只有符合規定的伏特加才可以採用此名稱。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