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伊波拉出血熱暴發列表敘述了伊波拉出血熱的歷年出現記錄。此病於1976年首次現身,並常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造成間歇性流行。[1][2]目前共有5種病毒被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納入伊波拉病毒屬——本迪布焦病毒、雷斯頓病毒、蘇丹病毒、塔伊森林病毒及薩伊伊波拉病毒(模式種)。[3][4][5]其中,雷斯頓種只於其他靈長動物身上誘發疾病。此病甚少直接在天然宿主與人類間傳播;每次暴發的首名患者一般是因為觸摸到大猩猩、黑猩猩或羚羊等其他已沾染病毒的野生動物而染病,病毒後透過體液接觸在人類間散播。[6]高危地點通常為家庭、醫院及殮房,因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較多。[7]在沒有引發較大注意之前,防疫意識較弱之地區的伊波拉患者常被誤診為其他熱帶傳染病(如:瘧疾、傷寒、痢疾、流感、各種細菌感染等)。總結了過往暴發的經驗,人們制定出更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設立於高危地區的世衛組織全球疫症與應對網絡為其中一例。非洲亦設立了在地實驗室以便更有效地確診疑似個案,並無需像過往般通過航海取得海外實驗室的樣本及鑑定結果。[8]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特殊病原體關注組)有密切留意疾病流行的情況。[9]
年份 | 受影響地區[註 1] | 病原體 | 人類總案例(名) | 人類死亡數(名) | 病死率 | 闡述 |
---|---|---|---|---|---|---|
1976 | 蘇丹 | 蘇丹種(SUDV) | 284 | 151 | 53% | 於1976年的6-11月間出現在恩扎拉村落。[1]當地的醫院為重災區,多名醫護人員染病。[11] |
1976 | 薩伊 | 模式種(EBOV) | 318 | 280 | 88% | 此病在8月份於亞布庫村落的醫院及診所暴發。使用未經徹底消毒的針管為疾病流行的主因。[2] |
1979 | 蘇丹 | 蘇丹種 | 34 | 22 | 65% | 蘇丹病毒死灰復燃,再次侵襲恩扎拉。疾病暴發地點與1976年的相同。[12] |
1994 | 加彭 | 模式種 | 52 | 31 | 60% | 此次暴發發生在雨林深處的一個金礦營地。1995年之前,黃熱病一直被誤認為是元兇。[13] |
1995 | 薩伊 | 模式種 | 315 | 254 | 81% | 出現於基奎特及周遭地區。病毒在家庭成員間及醫院裡散播。[14][15] |
1996 | 加彭 | 模式種 | 37 | 21 | 57% | 這次的暴發點為加彭的「Mayibout」村落,時間是1-4月。首批患者為19名進食了一隻黑猩猩屍體的獵人,他們與家人先後染病。[13] |
1996–1997 | 加彭 | 模式種 | 60 | 45 | 75% | 起始地為加彭博韋。數名病人在1996年7月及1997年1月間被運往利伯維爾。指示病例是一名住在森林營地的獵人。病毒透過近距離接觸侵襲其他人。一隻在現場找到的黑猩猩屍體被證實感染伊波拉病毒。[13] |
2000–2001 | 烏干達 | 蘇丹種 | 425 | 224 | 53% | 出現於烏干達西部的馬辛迪及姆巴拉拉區。相關人士因參加了病人的葬禮、與患者家人接觸或在沒有穿著保護衣物的情況下為患者提供治療而染病。[16] |
2001–2002 | 加彭 剛果共和國 |
模式種 | 122 | 96 | 79% | 這次的暴發時間為2001年10月-2002年7月,受影響地區為加彭及剛果的交界地區。[17] |
2002–2003 | 剛果共和國 | 模式種 | 143 | 128 | 90% | 受影響地區為2002年12月-2003年4月的西盆地省。[18] |
2003 | 剛果共和國 | 模式種 | 35 | 29 | 83% | 疾病再次侵襲西盆地省。[19] |
2004 | 蘇丹 | 蘇丹種 | 17 | 7 | 41% | 這年,南蘇丹的西赤道州同時暴發了麻疹及伊波拉出血熱。不少疑似伊波拉個案後被重新歸為麻疹病例。[20] |
2007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模式種 | 264 | 187 | 71% | 西開賽省於11月20日宣布脫離疾病的侵襲。最後一位病人於10月4日確診,而最後一位死亡案例則發生於10月10日。[21] |
2007–2008 | 烏干達 | 本迪布焦種(BDBV) | 149 | 37 | 25% | 2007年12月-2008年1月,烏干達西部的本迪布焦區受伊波拉病毒侵襲。本迪布焦病毒首次亮相。[4][5] |
2008–2009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模式種 | 32 | 14 | 45% | 這次暴發出現於2008年12月-2009年2月的西開賽省姆韋卡與魯耶波醫療區。[22] |
2012 | 烏干達 | 蘇丹種 | 24 | 17 | 71% | 受影響地區為6月-8月的基巴萊區。 [23] |
2012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本迪布焦種 | 77 | 36 | 47% | 6月至11月間,病毒侵襲了東部州。[24][10] |
2013-2016 | 受廣泛影響: 賴比瑞亞 獅子山 幾內亞 受局部性影響: 奈及利亞 馬利 美國 塞內加爾 西班牙 英國 |
模式種 | 28,637[25][26][27] | 11,315 | 70-71%(整體)[28][29][30][註 2] 57-59% (就診病人)[31] |
|
2014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模式種 | 66[33] | 49[33] | 74% | 疾病暴發於8月24日的赤道省。截至2014年10月,世衛沒有公佈任何新案例。最後一名病人亦康復出院。[34][33]同年11月15日,剛果宣布疾病暴發結束。[35] |
年份 | 出現地[註 1] | 病原體 | 人類總案例(名) | 人類死亡數(名) | 闡述 |
---|---|---|---|---|---|
1976 | 英國 | 蘇丹/ 模式種[註 3] |
1 | 0 | 實驗室意外。由受污染之探針引起。[36] |
1977 | 薩伊 | 模式種 | 1 | 1 | 指示病例的出現地後被追溯至「Tandala」村落。[37][38] |
1989–1990 | 菲律賓 | 雷斯頓種 | 3[註 4] | 0 | 病毒感染了準備出口往美國的食蟹獼猴,並造成了高致死率。[39]三位在該動物出口廠工作的工人產生了抗病毒體,但並沒有發病。[40] |
1989 | 美國 | 雷斯頓種 | 0 | 0 | 病毒被植入維吉尼亞及賓夕法尼亞州受檢疫隔離的猴群。沒有人類染病。[41] |
1990 | 美國 | 雷斯頓種 | 4[註 4] | 0 | 病毒被植入維吉尼亞及德克薩斯州受檢疫隔離的猴群。四名人類後被驗出產生了抗病毒體但沒有發病。[42] |
1992 | 義大利 | 雷斯頓種 | 0 | 0 | 病毒被植入錫耶納受檢疫隔離的猴群。無人類案例。[43] |
1994 | 象牙海岸[註 5] | 塔伊森林種 | 1 | 0 | 首宗亦是至今唯一一宗由塔伊森林病毒引發之疾病。在為一隻發現於塔伊國家公園的黑猩猩進行屍檢的一週後,該名科學家出現了與登革熱相似的病徵。她於瑞士接受治療,四週後完全康復。[44] |
1996 | 南非 | 模式種 | 2 | 1 | 一名醫生於10月為一位伊波拉患者診治後,從加彭前往南非約翰尼斯堡。他其後發病並入院,負責照顧他的那名護士亦染上疾病並最終死去。[45] |
1996 | 美國 | 雷斯頓種 | 0 | 0 | 病毒被植入維吉尼亞及德克薩斯州受檢疫隔離的猴群。無人類案例。[46] |
1996 | 菲律賓 | 雷斯頓種 | 0 | 0 | 雷斯頓病毒被發現於一隻菲律賓動物出口廠的猴子身上。無人類染病。[47] |
1996 | 俄羅斯 | 模式種 | 1 | 1 | 實驗室感染。[48] |
2004 | 俄羅斯 | 模式種 | 1 | 1 | 實驗室感染。[49] |
2008 | 菲律賓 | 雷斯頓種 | 6[註 4] | 0 | 這是首次在豬隻身上發現雷斯頓病毒,時間為11月。六名養豬場及屠宰場工人產生了抗病毒體,但沒有人發病。[50][51]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