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拉克軍隊(阿拉伯語:القوات المسلحة العراقية,庫德語:هێزە چەکدارەکانیعێراق)成立於1921年。是伊拉克共和國的軍事力量。他們由伊拉克陸軍、伊拉克空軍和伊拉克海軍組成。除這三個主要軍種外,還有伊拉克特種部隊。根據該國憲法的規定,伊拉克總統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因伊拉克為議會制共和國,總理掌握實權。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後將伊拉克復興黨政權的軍隊擊敗,目前的伊拉克武裝部隊為美國幫助下重新組建的新軍。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伊拉克的武裝部隊有很長的歷史,多次干涉國內政治,同時又有著比較多的不成功的軍事行動記錄。他們最初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初。1936年至1941年間,軍隊發動了六次軍事政變。武裝部隊在1941年的英伊戰爭中首次參戰。他們在1948年的阿以戰爭、1967年的六日戰爭和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與以色列交戰。1961年至1970年以及1974年和1975年與庫德人發生了兩場戰爭。更大的衝突是1980年由伊拉克人發起的兩伊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988年。此後,伊拉克開始入侵科威特,導致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這又導致了1990年代伊拉克禁飛區衝突,最後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伊拉克軍隊的兩個強勢單位分別是後勤和戰鬥工程保障。伊拉克士兵通常也在困難的情況下進行了艱苦的戰鬥。[5]
武裝部隊由國防部負責管理。自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海珊政權以來,伊拉克武裝部隊得到了美軍的大量援助。自2009年1月1日實施《美伊部隊地位協定》以來,伊拉克武裝部隊和伊拉克內政部的部隊負責在伊拉克全境提供安全並維護法律和秩序。
伊拉克軍隊在歷史上是阿拉伯世界中比較有能力的軍隊之一。然而,在薩達姆·海珊的獨裁統治和對軍事組織的干涉期間,軍隊的能力嚴重下降。尤其是伊拉克軍隊,是伊拉克最值得信賴的國家機構之一。[6]伊拉克武裝部隊在諸如後勤和軍事情報等使能職能方面的缺陷已經被發現。在高端常規行動中,伊拉克的能力目前因缺乏火炮和空中力量而受到限制。
除了正式的武裝部隊之外,還存在由伊拉克內政部所管轄人民動員民兵和佩什梅格(與庫區政府共同領導)等其他地方武裝勢力。根據目前的憲法,伊拉克軍隊不能進入半自治的庫德斯坦地區,該地由佩什梅格負責。
《伊拉克憲法》第9條規定了伊拉克武裝部隊的法律基礎。第9條的大部分措辭借鑑了2004年《過渡行政法》第27條的內容。
A部分,第一節,第9條規定:「伊拉克武裝部隊和安全部門將由伊拉克人民的組成部分組成,並適當考慮到他們的平衡和代表性,沒有歧視或排斥。他們應接受民政當局的控制,應保衛伊拉克,不應作為壓迫伊拉克人民的工具,不應干涉政治事務,也不應在權力移交中發揮作用。」[7]B和C部分禁止在武裝部隊框架之外組建軍事民兵,並禁止武裝部隊人員競選政治職務或為政治候選人競選。C部分明確指出,允許軍事人員在選舉中投票。E部分明確指出,伊拉克政府承諾尊重和履行伊拉克在不擴散、不發展、不生產和不使用核生化武器方面的國際義務。第二部分說,兵役應受法律約束。
伊拉克的國防立法可以追溯到2003-2004年的聯盟臨時當局時期。2003年8月18日,聯軍臨時權力機構第22號令成立了新伊拉克軍隊,2004年3月21日,聯軍臨時權力機構第67號令將新伊拉克軍隊更名為伊拉克武裝部隊。[8]在此過程中,伊拉克新軍被擴大到包括陸軍、空軍、海岸防衛隊、預備役部隊和其他要素。
伊拉克似乎沒有公開發表過國防審查或白皮書,2003年以來的大部分國防政策都是由美國制定的。例如,伊拉克多國部隊的一個任務目標是「伊拉克擁有一支能夠維持國內秩序的安全部隊,不讓伊拉克成為恐怖分子的安全庇護所」。為此,美國的目標是訓練和裝備伊拉克的安全部隊,並逐步將安全責任移交給他們。2010年,伊軍至少有三項主要的國防任務:鎮壓叛亂、解決庫爾德佩什梅加部隊與伊拉克武裝部隊本身的地位問題,以及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武裝部隊的發展,以便他們能夠保衛伊拉克免受外部威脅。
伊拉克武裝部隊組建始於1917年,1917年英國於後取得對伊拉克的託管控制權後,開始組建第一支現代化武裝部隊。在1921年三月開羅會議期間,各國達成了一致意見,即將按照英國模式創建一支伊拉克軍隊,並由英國提供培訓和裝備。[9]費薩爾國王希望擁有一支由15,000至20,000名士兵組成的軍隊。實際上,從1922-1927年軍隊人數又3,500人增長到了7,000人,然後在1932年增長到11,500人。[10]軍隊成為了該國現代化的推動力。1931年,伊拉克空軍成立,擁有少量飛行員。在此期間發生了六次軍事政變,其中1936年的政變由巴克爾·西德奇領導,最後一次則是1941年的拉希德·阿里政變。[11]在對亞述人的迫害達到高峰並導致1932年西梅勒大屠殺後,伊拉克實行了一項徵兵法,以加強伊拉克軍隊的力量,削弱部落酋長的權力。在1938-1939年期間,伊拉克軍隊集中在科威特邊境附近,這是當時加茲尼國王鼓勵科威特與伊拉克聯合的政策的一部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5月,英國軍隊後來在短暫的英伊戰爭中擊敗了伊拉克人。直到1958年7月14日革命爆發,新的伊拉克政府開始加強與蘇聯的外交關係之前,伊拉克空軍使用英國飛機。伊拉克空軍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使用了蘇聯和英國的飛機。 1961年,伊拉克軍隊再次集結在科威特邊境,並威脅要入侵。然而,英國迅速部署了士兵、飛機和海軍艦艇,即所謂的「優勢行動」,阻止了任何行動。伊拉克軍隊參加了1948年的阿拉伯以色列戰爭,從1961年到1970年進行了首次對庫德人的戰爭,然後又參加了1967年的六日戰爭。
伊拉克在六日戰爭中的參與有限,主要是由於駐紮在約旦東部的伊拉克第三裝甲師反應緩慢。[12]由於第三裝甲師沒有組織好並在約旦人停止行動之前到達前線,因此伊拉克的參與僅限於對以色列的一次圖-16轟炸,但未找到目標,以及以色列對位於距巴格達西部約435公里的H-3空軍基地的回擊。據報道,以色列摧毀了21架伊拉克飛機,而自己的損失為3架。
在第一次庫爾德戰爭以佩什梅格的勝利結束後,伊拉克軍隊開始實施一系列變革。[13]他們得出結論,蘇聯的裝備和方法不符合他們的需求,許多西方武器比蘇聯的同行更為優越。此外,蘇聯試圖通過拖延武器交付來影響伊拉克政策。儘管伊拉克繼續收到大量蘇聯裝備(SIPRI武器轉移資料庫顯示,1973年至1990年間),但伊拉克尋求西方軍事裝備。從法國購買的包括1976年的64架幻影F1戰鬥攻擊機和1977年的200輛AMX-30坦克。同年,伊拉克向義大利訂購了十艘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艦,並在1978年從巴西購買了200輛卡斯卡維爾裝甲車。雖然伊拉克將軍支持完全轉向西方裝備,但西方國家不願向伊拉克出售大量武器。西方武器比蘇聯武器更昂貴,培訓人員需要更長時間,因此不願進行完全的裝備轉換。然而,從各種非共產主義國家購買了更多的武器,補充了其主要由蘇聯組成的武器庫,並減少了對蘇聯軍事學說的依賴。在大多數情況下,伊拉克人回到了英國軍事學說,而在其他情況下,他們融合了英國和蘇聯的軍事學說。伊拉克的後勤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購買了2,000輛重型設備運輸車。
伊拉克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參與了由6萬名伊拉克軍隊遠征部隊組成的敘利亞前線行動。然而,該部隊表現不佳,伊拉克空軍也表現不佳,101架派往敘利亞的戰鬥機中有26架被擊落,但沒有擊落任何以色列飛機。[14]
庫德人在1974年至1975年發動了第二次庫爾德戰爭,但在伊朗和伊拉克簽訂了《阿爾及爾協議》後切斷了伊朗對庫德人的支持,最終戰爭以庫德人的失敗告終。從1973年到1980年,薩達姆通過創建伊拉克人民軍等新的準軍事力量,基本上解除了武裝部隊的內部安全職能。他還通過提拔忠誠的軍官和清洗可疑的軍官來確保軍隊對政權的忠誠。然而,這導致軍隊內部充滿了大量的不合格高級軍官。[15]
兩伊戰爭[a](波斯語:جنگ ایران و عراق;阿拉伯語:حرب الخليج الأولى, الحرب الإيرانية العراقية)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武裝衝突,始於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入侵鄰國伊朗。戰爭持續了近八年,於1988年8月20日以僵局結束,當時伊朗接受了由聯合國調解的停火協議。伊拉克入侵的理由主要是為了削弱伊朗,防止阿亞圖拉·魯霍拉·霍梅尼將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輸出到什葉派占多數的伊拉克,並威脅到遜尼派占主導地位的復興黨領導。伊拉克還希望取代伊朗成為波斯灣的主導國家,在這之前,由於革命前的伊朗擁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以及與美國和以色列的緊密聯盟,伊拉克領導人認為這並不可行。這場戰爭是在長期的邊界爭端之後發生的,因此,伊拉克曾計劃吞併伊朗石油資源豐富的胡齊斯坦省和阿拉伯河東岸(在伊朗也被稱為Arvand Rud)。
儘管伊拉克希望利用伊朗革命後的混亂局面,並期望在嚴重削弱的伊朗面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伊拉克軍隊只有前三個月取得了的進展,到1980年12月,伊軍的入侵行動已經處於停滯。隨著雙方爆發激烈的戰鬥,伊朗軍隊開始對伊拉克軍隊取得優勢,到1982年6月幾乎收復了所有失地,將伊拉克人逼回了戰前的邊界線。在這之後的五年裡,伊朗一直處於攻勢,直到1988年中期伊拉克奪回主動權,[16]其主要攻勢導致了戰爭的最終結束。[17][18]兩國都有一些代理人勢力在活動--最引人注目的是站在伊拉克一邊的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和站在伊朗一邊的伊拉克庫爾德民兵KDP和PUK。美國、英國、蘇聯、法國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為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政治和後勤支持,而伊朗則基本上被孤立。
薩達姆·海珊還為政權保護機構投入了大量資源,如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這些機構後來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在海灣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的損失導致伊拉克的地面部隊減至23個師,空軍減至不到300架飛機。[19] 伊拉克人民軍也被解散了。軍事和經濟制裁使伊拉克無法重建其軍事力量。所做的重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共和國衛隊和戰爭結束後新成立的共和國特別警衛隊。伊拉克保持著約375,000人的常備武裝力量。武裝部隊的情報由軍事情報總局提供。
在薩達姆統治下,伊拉克的國內軍火生產行業不斷發展,從步槍子彈到彈道飛彈、先進的海軍水雷、巴比倫之獅(坦克)、遙控 "無人機 "飛機、複雜的集束炸彈、紅外線和電視制導炸彈以及雷射制導飛彈,無所不包。當時,伊拉克被認為在武器生產工業方面遠遠領先於其當時的對手伊朗。[20]也是在薩達姆·海珊時期,啟動了 "巴比倫項目"。這是一個建造一系列 "超級大炮 "的項目。薩達姆·海珊總統時期生產的伊拉克著名彈道飛彈包括阿爾·海珊(飛彈)和阿爾·薩穆德2。薩達姆·海珊時期生產的伊拉克其他值得注意的武器包括塔布克狙擊步槍、法奧(自走炮系統)、GC-45榴彈炮(伊拉克一些炮兵部隊使用的GHN-45變體比任何聯盟的大炮系統射程更遠。這最初引起了波斯灣戰爭中盟軍的極大擔憂),以及LUGM-145(海軍停泊的接觸雷)。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前,薩達姆·海珊領導下有一個伊拉克生物武器計劃(不要與伊拉克化學武器計劃混淆)。當伊拉克人在伊拉克的沙漠中測試生物彈頭(含有炭疽和肉毒桿菌毒素)時,1980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已經結束。[21]
該國因宗教及領土糾紛與伊朗曾發生過歷時八年的兩伊戰爭,雙方死傷超過百萬,伊拉克軍隊於1991年入侵科威特發動波斯灣戰爭,科威特首都三天之內即告淪陷,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發動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並在一個月內將伊拉克軍隊逐出科威特。
2003年春初,美軍以伊拉克海珊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開始進軍伊拉克,美英聯軍在三個月內即佔領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並開始著手建立新的民主政權。2003年5月16日,負責監管伊拉克戰後政治和經濟重建的最高文職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抵達巴格達上任的第三天,簽署了CPA Order No. 2,解散伊拉克軍隊。
該國自海珊政權倒台後,陸續接收美國軍援以汰換老舊的蘇式武器裝備。
美軍自2005年開始著手訓練伊拉克新軍,有140輛M1A1(約30輛於伊拉克內戰中損失)、M1117守護者裝甲車264輛、數量可觀的悍馬,特種部隊普遍裝備國際MaxxPro反地雷伏擊車及MRAP。
空軍方面,伊拉克軍隊擁有F-16戰鬥機、二十四架T-50IQ輕型戰鬥機、C130及三十架的Mi28及許多的Mi24和Mi17。
2014年起,在敘利亞內戰中壯大的伊斯蘭國武裝份子在伊拉克境內接連發動攻勢,佔領了伊拉克大批的油田與領土。耗費巨資建立的新伊拉克軍隊面對伊斯蘭國武裝不堪一擊,節節敗退並丟棄大量武器任由伊斯蘭國據為己用。
在新的伊拉克軍隊中,利用已陣亡或開小差的「幽靈士兵」侵吞軍餉的現象普遍,真正的軍隊人數沒有表面數字那麼多。據報在2014年伊斯蘭國武裝大舉南下時,政府軍可戰之兵不足10萬。[22]
在2014年初夏,伊拉克陸軍接近一半兵力被伊斯蘭國撃潰。[22]2014年8月美國宣佈對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展開空襲,該次軍事行動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洲、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約旦、阿聯等12個國家參與,後來擴大至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到了2015年1月份已有6,000名伊斯蘭國武裝份子被多國聯軍炸死。
在2014年6月伊斯蘭國攻佔摩蘇爾之戰,駐守的伊拉克政府軍有兩個師約3萬人,面對800名敵軍進攻,迅即落荒而逃。[23]隨後美國增派美軍到伊拉克協助訓練伊軍,但是在2015年5月的拉馬迪之戰,駐守的6,000名政府軍仍被15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撃潰,再次反映伊軍仍然不堪一擊。[24]美國國防部長卡特事後批評伊拉克軍隊缺乏戰意。[25]
伊拉克庫德斯坦自治政府有自己的武裝部隊「佩什梅格」,人數超過10萬人,[26]武器以輕武器為主。伊拉克憲法容許庫德族自治區擁有自己的軍隊,而法律也規定中央政府的武裝部隊不得進駐庫德族自治區。在對抗伊斯蘭國的戰鬥中,庫德族武裝表現了比伊拉克政府軍更高的士氣,不過庫德族武裝主要是在伊拉克北部庫德族聚居地及附近地區行動,無意深入其它非庫德族地區駐守或戰鬥。
庫爾德自由戰士有許多武器是以前趁美軍推翻海珊政權時乘機從舊政府軍奪取。伊拉克新政府一直擔心庫德族進一步尋求獨立,阻撓庫爾德自治政府向外採購武器彈藥,其它國家也不欲繞過伊拉克政府直接與他們交易。直至伊斯蘭國的威脅大增後,西方國家才有限度向庫爾德自由戰士提供武器彈藥。
人民動員是2014年6月成立的什葉派民兵,協同政府軍對抗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並得到伊朗支持。至2015年1月,外間有估計指伊朗支持的民兵多達10萬至12萬人。[26]在伊拉克政府軍連番戰敗後,什葉派民兵已成為伊拉克政府倚賴的一支重要地面武裝力量。[2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