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鳩摩羅什門下的十位傑出弟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什門十哲是佛教名相,「什」指的是中國佛教三論宗初祖,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註 1]的「 鳩摩羅什 」三藏法師;「什門十哲」是指鳩摩羅什門下的十位高足,十哲分別是: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曇影、慧嚴、慧觀、僧䂮、道常、道標[1]。十哲是羅什法師三千門徒中的精英,譯經事業的得力助手。其中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四人並稱為「什門四聖」(關中四聖)[2];僧叡與僧肇二人,並稱為「三論宗二祖」,在漢地龍樹菩薩中觀思想的弘揚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
另外還有以道生、僧叡、道融、僧肇為「什門四傑」;曇影、慧觀、道恆、曇濟為「什門四英」的說法,合四傑、四英稱為「什門八俊」[1]。
竺道生(355年-434年),東晉劉宋鉅鹿人,俗姓魏。幼年隨竺法汰出家,數年後到盧山依止慧遠大師靜修七年,天資穎悟,一覽能誦,後遊長安依什公門下受學[3]。在《大般涅盤經》還未傳入建康時,據《六卷涅盤經》提出「頓悟成佛」、「善不受報」、「一闡提人皆得成佛」等主張,大眾聽其主張,認為是異教邪說,便被擯出僧團。於是道生大師便隱居在蘇州虎丘山,聚石為眾,為石頭說法,在講《涅槃經》到闡提有佛性時,眾石皆應聲點頭[4],這就是佛教中「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公案[5]。後來漢地譯出《大般涅槃經》,世人讚譽道生先見,便稱他為「涅槃聖」,為關中四聖之首。著有《二諦論》、《佛性常有論》、《佛無淨土論》[6]及《法華義疏》、《維摩註解》等論疏。道生是佛學中國化的第一人,也是掙脫「格義」佛教的第一人[1]。
僧肇(384年-414年),東晉長安人,俗姓張。幼年時家貧,受人雇傭抄書為業,喜讀道家老莊,在讀到舊《維摩經》時深有感悟而說:「知所歸矣。」[1]於二十歲時出家為僧,善學《方等》[7]諸經,深通三藏,在知道羅什在姑臧後,便前往依止,參與譯事,詳定經論,解悟深義,被喻為「解空第一」,為,關中四聖之一。弘始六年(404年),鳩摩羅什譯出《大品般若經》,僧肇作《般若無知論》呈羅什,受到羅什與慧遠的讚賞,另著有:《物不遷論》、《不真空論》、《涅盤無名論》、《注維摩詰經》等,肇師的弟子將其結集合成《肇論》[8]。晉安帝義熙十年(414年)卒於長安,時年三十一歲[9]。
道融(生卒年不詳),又名僧融,關中四聖之一,南梁汲郡林慮人,十二歲出家,住九江東林寺[10],後參與羅什譯事,善講《中論》與《法華經》,著有法華、大品般若、金光明、十地、維摩詰等經的義疏。晚年於彭城講法宣教,隨行門徒有三百人,從學問道的有千餘人,世壽七十四歲[1]。
僧叡(373年-439年),劉宋魏郡長樂郡人,十八歲出家,拜僧賢為師,聽僧朗講《放光般若經》,二十二歲時即博通經論,聲明遠播,為關中四聖之一[11]。後加入什公譯經隊伍,在解釋法華經句:「天見人,人見之」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使羅什驚服。著有《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所說經》……等經論序[1]。
元嘉十六年(439年),法師身無疾病,卻忽然召集僧眾向大家告別,隨後入房沐浴淨身後,燒香禮佛,面向西方合掌坐化圓寂,世壽六十七歲,當日寺裡見有五色香菸從僧叡的僧房飄出[12]。
慧嚴,(363年-443年),劉宋豫州人,俗姓范,十六歲出家,於鳩摩羅什座下受學,深解經論,善於言說。羅什圓寂後,到建康東安寺,受到宋高祖的器重,宋文帝在位時,常向法師請示佛法,著有《無生滅論》及《老子略注》等書[13]。《大涅槃經》剛傳進中國時,與慧觀、謝靈運合譯,將北本《涅盤經》四十卷改為三十六卷,稱為「南本涅槃經」[1]。
慧觀,(366年-436年),劉宋清河郡人,俗姓崔,先依止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後來鳩摩羅什來到漢地以後,前往親近依止修學。慧觀法師風神秀雅,思入玄微,其所著的《法華宗要序》受到羅什三藏的稱揚讚賞。因通達十誦律宗旨,精研律學,為羅什門中的戒律學者[1]。晚年住持楊都道坊寺弘揚佛法,卒於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世壽七十一歲[14]。
曇影,(生卒年不詳),本性謙和,因家貧而志於學,多聞而學識廣博。善講《妙法蓮華經》及《光讚般若經》[15],每次開講說法有上千僧俗聽講[16]。到了關中以後,受到姚興的禮遇,敕令曇影進駐逍遙園協助羅什譯經,著有《法華義疏》及《中論註》。晚年隱棲終老,世壽七十歲。
僧䂮[註 2],(344年-416年)[17]姚秦潯陽人,俗姓傅。少年出家,依長安大寺的弘覺為師,通達內外經論,因戒律清淨,行持嚴謹。姚興任命為僧正,使正綱紀,並參與羅什大師於長安大寺的佛經翻譯工作[18],為譯場助譯[3]。於姚興文桓帝弘始十八年,圓寂於長安大寺,世壽七十三歲。
道常,(346年-417年)又稱為道恆,姚秦時期藍田人[19]。法師幼年即顯宿世善根,八、九歲時與玩伴捏沙成佛塔。法師幼年喪父,侍奉後母至孝,二十歲後母過世後便出家為僧,深入佛理,學通內外典籍。當得知鳩摩羅什入關後,便前往依止修學,他的才思清敏受到鳩摩羅什大為嘉許。協助羅什的譯出許多經典,負責筆錄其口譯經文,寫序、校正及譯文潤飾等工作[3]。著有《釋駁論》、《百行箴》。卒於東晉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世壽七十二歲[20]。
道標(生卒年不詳),他的生平僅在《高僧傳》的《釋道恆》傳中有略述:「秦姚興以恆、標二人神氣俊朗,有經國之量,乃敕尚書令姚顯敦逼恆、標署道助振王業。並親書之曰:『卿等皎然之操,實在可嘉,但君臨四海,治急須才,…望體此恆不以守節為辭也。』恆、標不從;姚復致書什公。什亦婉辭:『…伏膺佛道…,道以啟悟童稚,助化功德也,願陸下放既往之恩,縱其微志也。』道標也在羅什譯場協助翻譯[3],著有《舍利弗毘曇序》、《弔王喬文》,其餘生平均無記載。[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