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已解散的马来西亚政党联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民聯盟,簡稱民聯(馬來語:Pakatan Rakyat,縮寫PR),是馬來西亞一個已解體的政黨聯盟,曾被支持者視為唯一一個能夠與國民陣線抗衡的政治力量。國民陣線是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就在馬來西亞執政的政府聯盟。2013年5月,民聯在國會下議院222席中贏得89席,並在馬來西亞十三州中的吉蘭丹、檳城及雪蘭莪州執政,其中吉蘭丹由伊斯蘭黨執政。
由於伊斯蘭刑法爭議,成員三黨之一的伊斯蘭黨於2015年6月15日決定與民主行動黨斷交。6月16日,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宣佈民聯不復存在。[2]17日,公正黨承認民聯瓦解,並推動個別與行動黨及伊黨結盟合作的「雙聯盟」模式[1]。
人民聯盟的原型出自於替代陣線(Barisan Alternatif)。在1998年,當時的副首相安華被革職後成立公正黨,接著公正黨與民主行動黨,伊斯蘭黨組成替代陣線與國民陣線抗衡。在1999年大選,替代陣線無法到達打破國民陣線2/3議席絕對優勢的目標,而行動黨也取得有史以來最差的選舉成績。接著由於在伊斯蘭教為國教及的課題與伊斯蘭黨不和,行動黨退出替代陣線。接著,替代陣線在2004年大選受挫,於是反對黨在隨後擱置分歧,轉以中間取態的方式合作,而國陣阿布都拉政府則被指未兌現2004年競選時的施政與改革的承諾,使得反風大起。[3]
在2008年大選,各反對黨達成協議,在各選區以一對一的方式與國民陣線競選。結果意外打破打破國陣過去在國會長期擁有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壟斷局面。之後,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及泛馬回教黨在2008年4月1日正式宣布組成聯合陣線,定名為「人民聯盟」。當時人民聯盟共取得五個州屬(吉打、檳城、霹靂、吉蘭丹及雪蘭莪)的執政權,三黨在國會共有82位議員,足以和國陣分庭抗禮。人民聯盟的成立讓兩線制在馬來西亞看見雛形[4]。
在2013年大選,民聯成功保住雪蘭莪、檳城以及吉蘭丹政權,但卻失去了吉打州政權;霹靂州普選票勝出,但只差兩席才可過半執政,即民聯28席,國陣31席。而全國的國會議席得到89席(總數222),比上一屆多了7席,為民聯獲最多席次的一次。[4]
起初,人民聯盟只有馬來文名稱(Pakatan Rakyat),沒有正式的中英文名稱,不曠幾日,三黨在記者會上公布正式的中英文命名,「人民聯盟」一名才塵埃落定。三黨棄之前所採用的非正式稱號「人民陣線(人陣)」不用,取「人民聯盟」,別有其一番用意。人民聯盟要彰顯它與國陣的區別,所以棄用類似「陣線」一詞的人陣。人民聯盟號稱三黨平起平坐,有別於國陣的一黨獨大模式[3]。
民聯的政策基本框架:
民聯進一步政策通過「橙皮書」的推出,勾勒出政策與民。
選舉領袖
反對黨領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