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經濟指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內生產毛額(英語: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國內生產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在描述地區性生產時稱地區生產毛額,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國內生產毛額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準亦有相當重要性。
「GDP」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國內生產總值 |
臺灣 | 國內生產毛額 |
港澳 | 本地生產總值 |
日本 | 國內總生產(国内総生産) |
韓國 | 國內總生產(국내총생산/國內總生產?) |
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不同之處在於:
又稱最終產出法,先將社會一至三級產業加以區分後,再把各產業的增加產值相加。[5]
當中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漁業等提取天然資源的經濟活動,第二產業包括輕紡工業、重化工業等將天然資源轉換成製成品或半製成品的經濟活動,第三產業則包括商業、旅遊業、零售業等提供服務的經濟活動。
此方法得出的國內生產毛額乃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
分配面又稱所得面,利用各種生產要素的所得總和來估計。
當中 W = 工資,R = 地租,I = 利息,π = 利潤
此方法得出的國內生產毛額同樣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
以此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又稱為國內總所得。
又稱最終用途衡量法,從最終產品購買者的支出面來估計。
當中C = 私人消費開支,I = 投資總額, G = 政府消費開支,X = 出口毛額,M = 進口毛額
由於出口毛額減去進口毛額等於淨出口(NX),所以公式可表示成:
國內生產毛額要計算出口是因為本地公司所生產的商品不一定全部反映在本地私人消費(C)和政府開支(G)中。出口商品或服務也是以本地為基地的公司的生產所得,應計算在國內生產毛額內。而進口成份要減去因為本地消費或投資當中或有進口商品或服務,而這些開支都非本地生產所得。
此方法得出的國內生產毛額乃按市價計算,若加上補貼,再扣除間接稅,將得到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
以上三方面計算結果在理論上應當相同。
由於GDP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及勞務的價值,而物價水準是不斷變化的。名目GDP(英語:Nominal GDP,中國大陸、香港稱作名義GDP)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某特定時期的GDP。名目GDP包含了物價水準的因素,若現在的物價水準上漲1倍,名目GDP也會隨之上漲1倍,故名目GDP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因而有了實質GDP(英語:Real GDP)的概念。
在經濟學中,實質GDP並非捨棄了物價的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的價格水準。例如,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則2011年的名目GDP是使用2011年的物價所計算出,而實質GDP是使用2000年的物價所計算出。
不同國家間的國內生產毛額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
通過兩種方式得到的各國國內生產毛額排名會有很大不同(見下),因為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就會由於開發中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的購買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與服務。
國內生產毛額分為名目國內生產毛額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其中,名目國內生產毛額是以現行價格水準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的值,不僅包含了當期產量的資訊也包含了當期該國的價格水準資訊。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是以基準點價格水準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的值。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用名目國內生產毛額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比率計算的物價水準衡量指標。
目前共有3個組織分別對世界各國國內生產毛額進行統計比較,分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包含在其出版的《世界概況》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