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星表(The Henry Draper Catalogue,縮寫為HD,亨利·德雷伯星表)是世界上第一個收錄恆星光譜的大型星表,由哈佛大學天文台編纂。首版在1918年至1924年間出版,它給出了225,300顆恆星的光譜分類,涵蓋了全天最暗達到照相星等為9等的恆星(大部分是北天的恆星),曆元為1900.0。最初的HD星表包含的星主要是亮於9等的星,隨後的增版增加了在某些天區的暗星[1]。HD星表的構建對恆星光譜分類起先鋒作用,它的星名廣泛應用於辨別恆星。
這項計劃最初是由哈佛天文台台長愛德華·皮克林發起的,1919年皮克林去世後,天文學家安妮·坎農、威廉敏娜·弗萊明等人繼續主持編纂工作。由於美國天文學家亨利·德雷伯的遺孀Anna Mary Palmer資助了這個計劃,因此命名為亨利·德雷伯星表[3][4]。該星表出版以後,將恆星分為O、B、A、F、G、K、M等類型的分類法被天文學界廣泛接受,稱為「哈佛分類法」。
之後HD星表增加了特定天區更暗的恆星。出版於1925到1936年間的HD星表補編(the Henry Draper Extension,縮寫為HDE,亨利·德雷伯擴充星表)多給出了46,850顆恆星的光譜分類;在1937至1949年間出版的HD星表補編表(the Henry Draper Extension Charts,HDEC)又增加了86,933顆恆星的分類。至此HD星表總共記錄了359,083顆恆星。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