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刺史部,東漢末年時改稱交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龍編縣(今越南河內市東),東漢末年遷往廣信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中國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漳州市大部份地方,以及越南的北部、中部一帶。

名稱由來

「交趾」一詞出現始於漢代以後,意指「遂交南方,為子孫基址」(《太平御覽》卷157引應劭《漢官儀》),大體指南嶺以南的大片區域。漢武帝南平百越後,置交趾。勞幹解釋說:「漢代所以特設交趾朔方者,因胡越二者早已為漢大患,武帝用不少武力,始得奪此二地於胡越之手,自然對之特別注意,蓋國之重鎮也。」(顧頡剛《兩漢州刺考》引勞幹說)

二說是來自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

西漢交趾刺史部

西漢時,領南海郡、蒼梧郡、合浦郡、鬱林郡、交阯郡、九真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郡9個郡。

新朝交州

西漢元始五年,王莽奏請將十三州改為十二州,[1] 至新朝始建國四年又改為九州。

東漢交趾刺史部

東漢時,領南海郡、蒼梧郡、合浦郡、鬱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7個郡,東漢末置高涼郡、寧浦郡等郡。

首長列表

  • 鄧勛(漢元帝、漢成帝時)
  • 楊宣(漢成帝末年)
  • 鄧讓(新末東漢初)
  • 蔣某(東漢初或中葉)
  • 樊演(137年、東漢順帝永和二年)
  • 張喬(138年、東漢順帝永和三年)
  • 周敞(140年、東漢順帝永和五年)
  • 夏方(144年、東漢順帝建康元年)
  • 楊扶(漢順帝、漢桓帝時)
  • 侯輔(162年、東漢桓帝延熹五年)
  • 葛祗(165年、東漢桓帝延熹八年)
  • 張磐(165年—166年、東漢桓帝延熹八年至九年)
  • 周乘(漢桓帝、漢靈帝時)
  • 祝恬
  • 朱儁(178年—181年、東漢靈帝光和元年至四年)
  • 賈琮,於中平元年(184年),擔任交阯刺史;後來遷任冀州刺史。[2]
  • 李進(漢靈帝中平年間)
  • 僮尹(漢靈帝前)
  • 蹇蘭(漢靈帝時)
  • 丁宮(漢桓帝、漢靈帝時)
  • 朱符(200年、漢獻帝建安五年)[3]
  • 張津(201年、漢獻帝建安六年)[3]
  • 賴恭(劉表任命)[3]
  • 綦毋闓(劉表任命)
  • 步騭,於210年起,擔任交州刺史[4]
  • 呂岱,於220年起,擔任交州刺史,代替步騭[4]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