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蟲是中國古代對動物的一種分類。古代的中國人將動物統稱為「蟲」,並將其依照體表特徵分為五類: 倮蟲:「倮」通「裸」,即無毛無羽無鱗無甲覆蓋的意思,指人類及蛙、蚯蚓等。聖人為倮蟲之長。 毛蟲:獸類,即具有毛的動物,指獅子、老虎、豹、狼、狐狸、豺、熊、貓、狗等。麒麟(有一說老虎)為毛蟲之長。 羽蟲:禽類,即具有羽毛的動物。鳳凰為羽蟲之長。 鱗蟲:魚類及蛇等具有鱗片的動物。應龍(有一說蛟龍)為鱗蟲之長。 甲蟲:後多稱介蟲,指有甲殼的動物,包括龜類與節肢動物(包括昆蟲、蜘蛛)及水族(如貝、蝦、蟹)。烏龜為甲蟲之長。 五行 五行學說中,五蟲與五行相對應,代表五種屬性:[1] 鱗蟲 - 木 羽蟲 - 火 蠃蟲 - 土 毛蟲 - 金 介蟲 - 水 或 [2][3] 毛蟲 - 木 羽蟲 - 火 裸蟲 - 土 介蟲 - 金 鱗蟲 - 水 或[4] 倮獸-土 羽獸-木 毛獸-火 介蟲-金 鱗獸-水 參見 鳥類 哺乳類 爬蟲類 兩棲類 魚類 人類 參考資料 [1]《淮南子·時則訓》:「盛德在木,其蟲鱗……盛德在火,其蟲羽……盛德在土,其蟲蠃……盛德在金,其蟲毛……盛德在水,其蟲介」 [2]《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其蟲毛。……南方生熱,熱生火……其蟲羽。……中央生濕,濕生土……其蟲倮。……西方生燥,燥生金……其蟲介。……北方生寒,寒生水……其蟲鱗。」 [3]《類經卷二十五·歲有胎孕不育根有神機氣立》:「毛蟲屬木,羽蟲屬火, 倮蟲屬土,介蟲屬金,鱗蟲屬水,六氣五類,各有相生相制」 [4]《管子·幼官》:「飲於黃后之井,以倮倮獸之火爨……飲於青后之井。以羽獸之火爨……飲於赤后之井。以毛獸之火爨……飲於白后之井。以介蟲之火爨……飲於黑后之井。以鱗獸之火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