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ISP之间用于交换网络通信流量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網際網路交換點(Internet exchange points,簡稱IXes或IXPs,或稱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是網際網路的物理基礎設施之一,允許參與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的自治系統網路交換發往各自網路的資料。[1] 這些交換點通常位於預先與多個不同網路(資料中心)連接的地方,並運營著物理互聯基礎設施(交換機)以連接其參與者。大多數交換點是由獨立於參與者的非營利組織運營。網際網路交換點是公共對等互連的一種實現,其主要替代是私有對等互連,也就是某兩個ISP自行互聯。
網際網路交換點減少了ISP必須通過上游轉接(Transit)提供商傳輸的流量,從而降低了他們服務的傳輸成本。它還可以增加網路可用路徑的數量,從而提高路由效率(允許路由器選擇更短的路徑)和容錯能力。網際網路交換點表現出網路外部性的經濟學特徵。[2]
網際網路交換點最初被稱為網路存取點(Network Access Point,NAP),是阿爾·戈爾的國家資訊基礎設施計劃(NII)的關鍵組成部分。該計劃定義了從由美國政府資助且禁止商業網路流量運作的國家科學基金會網路(NSFNET)過渡為現在的商業性網際網路。其中四個網路存取點被定義為過渡資料通訊設施,允許網路服務商(NSP)在其中交換網路流量,以取代原來公開資助的NSFNET網際網路骨幹網。[3][4]國家科學基金會簽訂了支援四個網路存取點運作的合同,其中一個是華盛頓特區現有的由城域光纖系統(MFS)提供的「城域區域交換東區」(MAE-East),另外三個是Sprint、Ameritech(現AT&T)、太平洋貝爾分別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灣區利用新技術和新裝置建設的新設施。[5]作為一種過渡戰略,它們有效地為網際網路,從最初作為政府自主的學術實驗性網路,轉變為多個私營企業和競爭對手合作組建成網中之網,將網際網路流量從網際網路交換點上的提供點傳輸到使用者所在點的消費點。
這個轉變尤其及時,緊隨著ANS CO+RE風波之後,[6][7] 這場風波擾亂了新興行業,導致美國國會對此進行聽證,[8]批准了一項允許國家科學基金會推廣和使用承載商業流量的網路,[9]促使基金會檢察長對NSFNET的管理進行審查(儘管未發現嚴重問題),[10]這使得商業網路業者意識到他們需要能夠獨立於第三方或在中立的網路交換點進行通訊。
當時由電信業者建設的三個NAP設施在聯邦補貼到期後不久就銷聲匿跡,但MAE-East還是持續運營了十五年,在美國西海岸與其類似的城域區域交換西區(MAE-West)則持續運營了二十多年。[11]
網際網路交換點的主要目的是允許網路之間通過互動裝置直連互通,而不需要通過一個或多個第三方網路[12][13]。
直連互通的主要優點在於成本、延遲和頻寬優勢。[4]在成本方面,通過交換裝置的流量通常不會計算任何一方的收費,而流向上游ISP的流量則需要付費。[14]一般情況,這些直連互通通常兩個網路在同一個城市內進行,避免需要將從一個網路傳送到另一個網路的資料流量需要傳輸過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大陸,從而減少了延遲。[15]速度優勢在長距離連接不發達的地區最為明顯。連接品質較差地區的ISP可能需要比北美、歐洲、日本的ISP多支付10到100倍的資料傳輸費用。因此,這些ISP比其他地區的網際網路連接速度頻寬更有限和更慢。然而,通過本地網際網路交換點連接可以允許他們與限制無限制、無成本低在本地傳輸資料,從而極大地提高此類相鄰ISP的客戶之間的網路頻寬和速度。[15]
網際網路交換點是多個網路互聯的公共場所。公共對等互連就是在此類場所中,而私有對等互連則是通過兩個網路的直連線路。[16][17]
網際網路交換點設施內由數量不少的交換機組成,用於給ISP等網路連接其中。在交換機出現之前,會通過光纖中繼器間連結(FOIRL)集線器或者光纖分散式資料介面環(FDDI)相互連結,[18][19]直到1993至1994年後才遷移到基於光纖分散式資料介面或者乙太網路的交換機。1990年後期,非同步傳輸模式交換機在一些IXP上短暫使用過[20][19]。位於斯德哥爾摩的Netnod曾經使用SRP/DPT(一種思科開發的網路協定)來處理網路流量,[21]但基於乙太網路更為主流。[19]
網際網路交換點設施提供各種速度的乙太網路埠,在一些小型開發中國家的網際網路交換點存在百兆乙太網路埠,而一些已開發國家的大型網際網路交換點則主要是10G乙太網路埠,像阿姆斯特丹的AMS-IX和法蘭克福的DE-CIX則存在100G乙太網路埠。[22][23]
網際網路交換點的主要的業務和運營模式包括:[15]
網路之間流量交換的技術和業務物流受雙邊或多邊對等協定管轄。 根據此類協定,流量交換無需支付費用。[24]當交換點設施產生運營成本時,通常由所有參與者分攤。
在更昂貴的交換點設施,參與者需要支付年費或者月費,通常是針對其使用的埠速率或者數量,基於流量收費通常不常見,因為這會限制交換點的發展。部分設施會收取裝置費,以抵消新參與者所需的交換機埠和任何介面配接器的成本。
網際網路交換點上兩個參與者之間通過邊界閘道器協定(BGP)組態相互的路由資訊來控制相互的網際網路流量交換。通過宣告對等互聯關係(Peering),選擇將流量路由到他們自己的位址,或者他們連接的其他ISP位址,對等互聯關係的另一方也可以使用路由過濾,來選擇地接受這些路由資訊從而相應控制接收路由到的流量,或者忽略這些路由資訊並使用其他路由資訊來轉發這些流量。例如一個企業網路需要訪問公共雲網路來獲得資料,正常情況下需要經過公共網際網路的網路轉接訪問,但如果在IXP等位置建立直接對等互聯,該企業網路就可以與公共雲網路直接相連訪問,而不需要繞經公共網際網路等第三方網路。[25]
2000年左右,工信部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地先行設立骨幹直連點和網際網路交換中心(NAP)[26][27][28]。
從2019年起,該部門又開始啟動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IXP)試點。[28]
2019年10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在杭州開展國家級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同年10月19日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國家(杭州)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揭牌。2020年6月,國家(杭州)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的運營主體——浙江省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6月30日,國家(杭州)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正式啟用。
2020年12月11日,工信部復函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意在深圳前海開展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2021年4月14日,國家(深圳·前海)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揭牌。同年6月30日,國家(深圳·前海)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如期舉行交換平台上線試執行儀式。同年8月30日,國家(深圳·前海)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完成首批接入客戶簽約儀式。
2020年12月11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在寧夏中衛試點建設國家級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是工信部首批四個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之一。2021年6月29日,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暨寧夏中衛市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起航。
2021年8月,《國家(上海)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工作的請示》正式獲得工信部批覆。同年12月20日,國家(上海)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並正式啟動運營。[2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