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枢及周边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神经传导物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乙醯膽鹼(英語:Acetylcholine, ACh,分子式CH3COOCH2CH2N+(CH3)3)為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中常見的神經傳導物質,於自主神經系統及體運動神經系統中參與神經傳導。乙醯膽鹼由軸突末梢釋出之後,會穿過突觸間隙和突觸後神經元或運動終板的細胞膜上之受體結合。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2月18日) |
臨床資料 | |
---|---|
其他名稱 | ACh |
ATC碼 | |
生理學數據 | |
來源組織 | 運動神經元、副交感神經系統、腦 |
目標組織 | 骨骼肌、腦、許多其他器官 |
受體 | 菸鹼乙醯膽鹼受體、毒蕈鹼乙醯膽鹼受體 |
激動劑 | 尼古丁、毒蕈鹼、膽鹼酯酶抑制劑 |
拮抗劑 | 筒箭毒鹼、阿托品 |
前驅物 | 膽鹼、乙醯輔酶A |
生物合成 | 膽鹼乙醯轉移酶 |
藥物代謝 | 乙醯膽鹼酯酶 |
識別資訊 | |
| |
CAS號 | 51-84-3 |
PubChem CID | |
IUPHAR/BPS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E編碼 | E1001(i) (additional chemicals)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0.118 |
化學資訊 | |
化學式 | C7H16NO2 |
摩爾質量 | 146.21 g·mol−1 |
在體運動神經系統,乙醯膽鹼在神經肌肉連接處是控制肌肉的收縮;於副交感神經,乙醯膽鹼為節前及節後神經釋出的神經傳導物質;於交感神經,乙醯膽鹼則為節前神經釋出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作用因被乙醯膽鹼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分解而中止。乙醯膽鹼是自主神經系統(ANS)中許多神經遞質中的一個。它同時作用於週邊神經系統(PNS)和中樞神經系統(CNS)上,並且是軀體神經系統運動中,使用的唯一的神經遞質。乙醯膽鹼也是所有自主神經節的主要神經遞質。
在心臟組織中的乙醯膽鹼具有抑制神經傳遞的效果,從而降低心臟速率,然而在骨骼肌神經肌肉接頭處,乙醯膽鹼也表現為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
乙醯膽鹼於1867年得到首次報導。1914年,亞瑟·J·埃文斯(Arthur J. Ewins)首次從自然界中提取得到乙醯膽鹼。1921年,奧托·洛威(Otto Loewi)通過實驗證明乙醯膽鹼是一種神經遞質[1][2][3]。
在阿茲海默症患者體內能觀察到乙醯膽鹼不足的現象。重症肌無力的病理原理即乙醯膽鹼的受體被抗體封鎖,令乙醯膽鹼無法與受體結合發揮作用。利用乙醯膽鹼受體激動劑類藥物能治療阿茲海默症與重症肌無力[6]。
如果吸入過量乙醯膽鹼,可能令心臟反應過量,引致心臟過度收縮,無法放鬆,引致心臟麻痹致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