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義通(927年—988年),亦稱寶雲義通、寶雲通公,字「惟遠」,俗姓尹,高麗僧人,中國天台宗第十六祖,有天台宗「中興之祖」之稱,門下弟子有法智知禮、慈雲遵式等。
公元927年,義通出生於高麗,族姓尹。據稱義通「生具梵相,頂有肉髻,眉毫宛轉,長五六寸許」。他自幼剃度入佛門,在龜山院拜釋宗為師,受具後學習《華嚴》、《起信》。[1][2][3]
據記載,義通在五代後晉天福年末(936-947年)渡海來華求法,起初師從天台山華頂雲居德韶國師,後在螺溪義寂學習天台教義約二十年。北宋乾德年間(963-968年),義通原本準備學成歸國,借道四明(今浙江寧波)時遇時任四明郡守錢惟治(吳越王錢俶之子)挽留,留在明州傳法。開寶元年(968年),漕運使顧承徽舍宅為寺,請義通為師。[1][2][4]
義通主持的禪院發展迅速,「殿宇房廊一百餘間,佛像七十尊,主客僧五十八人」。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法智(天台宗第十七祖)開始在義通門下受法。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義通弟子延德赴京請宋太宗賜額,翌年四月被賜額「寶雲」。義通主持的禪院從此改名為「寶雲寺」,義通也被尊為「寶雲義通」、「寶雲通公」。在寶雲寺,義通「敷揚教觀幾二十年,受其度者不可計數」,「譽振中國」。法智知禮和慈雲遵式大師皆為其在寶雲寺的門下弟子。[1][5]
在義通到四明傳法之前,天台教一直是以天台山為中心,義通時期則轉到了四明。明代幽溪傳燈在其《天台山方外志》中稱:「台教正統,智者而下迄螺溪凡十二世,皆弘道茲山。自寶雲傳教四明,法智中興之後,是道廣被海內,而四明、三吳尤為繁衍。台山者始漸浸微,亦猶佛教盛傳震旦,而西域是後晦不明。」 [1]
唐末五代,中國天台宗行將終結。以義通為代表的來華高麗留學僧人為天台宗的中興發揮了重要作用。義通思想主要是通過面授傳給其大弟子天台宗「中興教主」知禮(天台十七祖)。義通也因此被尊為天台宗「中興之祖」(天台十六祖)。[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