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华民国的仪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儀隊尤指三軍儀隊、學生儀隊和民間儀隊,是主要執行禮儀的隊伍,又以操演槍法聞名於民間。
國民政府遷台時期,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由臺灣出訪南韓受到軍禮迎送,回臺後即刻指示國軍成立儀隊。國軍三軍儀隊成立於1957年9月1日,依據當時參謀總長彭孟緝上將下達第三一七號令頒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採取任務編組方式成立。[1][2] 之後,由救國團推廣到高中職學校。
1950年代後期,韓國海軍敦睦艦隊訪台,當時彭孟緝上將命令各軍士官到場觀摩艦隊演出的操槍法。陸、空軍儀隊的操槍法由施克順、楊先鐸、張有全、燕忠堂等士官創立,海軍和陸戰儀隊的操槍法,則是直接受過美國海軍陸戰隊教官的影響。這些操槍技巧經過歷屆士官兵傳承,流傳到民間儀隊表演團體,也透過軍訓教官和教練傳授給學生儀隊。
中華民國三軍儀隊包含中華民國陸軍儀隊、中華民國空軍儀隊、中華民國海軍儀隊和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儀隊四支儀隊,通稱為「三軍四儀」。[3]
三軍儀隊被譽為是「國家的門面」,負責國家慶典、國賓來訪、友邦使節呈遞國書等儀節的軍禮勤務。除此之外,三軍儀隊在總統府元旦升旗典禮、國慶典禮、敦睦艦隊、基地開放等活動時,也會進行操槍表演。
陸空海三軍儀隊駐在臺北大直,負責北區禮儀勤務;陸戰儀隊駐在高雄左營,負責南區禮儀勤務。在北區有國民革命忠烈祠、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慈湖陵寢和大溪陵寢五個駐防地點,由三軍儀隊輪流駐守,每六個月輪換一次,且儀隊在忠烈祠、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均改使用改良鶴步雲手、羽林步方式致敬先烈。
高中職學校儀隊是「反共復國」時期的特殊學生團體,第一支學生儀隊是於1957年11月16日在私立開南商工成立的「開南商工大隊榮譽忠勤隊」(忠勤儀隊),隸屬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北市支隊。[4] 早期的學生儀隊有來自國防部和國軍的指導,具有軍事風格,直至1960年學校軍訓教育歸入教育體制,才移歸教育部主管。
儀隊的初衷是禮儀勤務,但又以花式操槍聞名於民間。操槍法最先來自於三軍儀隊,風格可以分為常見的陸軍儀隊、海軍儀隊和空軍儀隊槍法,以及少見的陸戰儀隊槍法和靜默槍法。陸、空軍儀隊的槍法學習自南韓海軍敦睦艦隊,透過施克順、楊先鐸等幾位教官傳授給學生。陸戰與海軍儀隊的槍法則受過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影響,在較後期才流傳下來。[5][6][7][8][9] 但是海軍儀隊因為航海文化使然,有更多出國交流的機會,使得歷屆槍法更為變化多端;陸戰儀隊則保留更加剛猛威嚴、渾厚有勁的一面。[8][9]
槍法入門的基本動作是托槍(上槍)、下槍、持槍、端槍、敬禮和禮畢,[10] 熟悉以後才開始練習迴旋、轉槍、拋槍、跳槍、傳槍、隊形變換等特技動作。經過歷屆士官兵長期不間斷地演練,以及在後來融合創新創意、槍法技巧與隊形變化,各支儀隊又在操演中加入不同隊形和創意動作,形成獨自的特色。[11]
歷屆士官兵退伍以後,也將儀隊的操槍法帶入民間,成立民間儀隊的表演團體。
民間儀隊相關組織有:
地區性儀隊相關組織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