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历史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直機關工委、中直工委),是已被合併、不再保留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派出機構,領導中央直屬機關黨的工作,職責被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所整合。
192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議案中,首次在黨章中明確在機關內建立黨的基層組織[1]。1928年,按照中共六大精神,中央各工作部門逐漸恢復並健全,隨之成立了中共中央直屬支部,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機關黨組織,也是第一個中央直屬機關基層黨組織。當時中央機關駐上海,由鄧穎超任中共中央直屬支部書記[2]。此後,中央直屬機關基層黨組織不斷發展。1941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黨和政府領導機關均建立了黨組織,中共中央政治局乃在1941年7月1日通過《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決定從中央委員以至每個黨部的負責領導者,都必須參加支部組織,過一定的黨的組織生活,虛心聽取黨員群眾對於自己的批評,增強自己黨性的鍛鍊。」[2][3]1945年,中共七大黨章對機關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了規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首次明確規定各級黨政機關都要設立機關基層黨組織[2]。
1948年5月23日,《中央辦公廳關於撤銷中央工委和中央後委、調整中央及軍委各部門負責人的通知》發出,稱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以楊尚昆同志兼中央直屬黨委書記,曾三同志、夏之栩同志為副書記」[4][5]。1948年6月13日,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委員會成立,設常務委員4名,中直各機關黨總支書記為委員,並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5]。
1950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改變過去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直屬機關統一建立中軍直機關黨委的體制,組建新的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委員會(簡稱中直機關黨委),直接領導中共中央各直屬機關以及各人民團體的全國機關的黨的工作,任命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兼任中直機關黨委(臨時)書記。中直機關臨時黨委初建時,僅設一個書記,不設副書記,黨委機關僅設一個綜合性的辦公室承辦日常工作。1951年9月,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選舉中直機關第一屆黨委,楊尚昆任書記,曾三、鄧典桃為副書記。此後,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中直黨的代表大會上,楊尚昆均當選為中直機關黨委書記(按照中共八大黨章規定,第六屆中直機關黨委設書記處,楊尚昆任黨委第一書記),一直任至1961年11月[6]。
1957年,在整風反右運動中,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群眾戚本禹、林克等人對該室負責人何載(同時兼任中南海黨總支書記)進行揭發批判。當時中共中央辦公廳不設一級黨委,由中直機關黨委直接領導中共中央辦公廳各局黨委和中南海黨總支。中直機關黨委根據群眾揭發的材料及當時運動的情況,對何載的問題提出「問題嚴重,內部性質,批深批透,治病救人」的方針,發動群眾繼續揭批。1957年9月,楊尚昆與田家英商定調中共中央辦公廳「後樓」幹部王剛到秘書室主持日常工作。1957年12月,秘書室原負責人何載下放勞動。1958年春,圍繞何載的問題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還是敵我矛盾,是否應劃為右派分子問題發生爭論。1958年4月14日,王剛代表秘書室黨政領導在秘書室全室大會上宣布原負責人何載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引起一部分人不滿。有人將秘書室批判何載的情況反映到毛澤東處,毛澤東指責中直機關黨委「扶右反左、插黑旗」,並責令立即查處。由此該事件被稱為「黑旗事件」[7]。隨後,連日在中南海春耦齋舉行有中共中央辦公廳各單位十七級以上幹部旁聽的揭批大會。會議結束後,何載被定為右派分子,開除黨籍,降6級工資,下放勞動;王剛及中直機關黨委書記處書記曾三、劉華峰、中南海總支書記李東冶等許多幹部受到黨紀處分[6][8]。中直機關黨委第一書記楊尚昆受到批評。因受「黑旗事件」影響,楊尚昆、曾三、劉華峰均未參加第七屆中直機關黨委。中直機關黨委也因為「黑旗事件」而不再受毛澤東信任,工作很困難。「黑旗事件」以後,楊尚昆雖不再兼任中直機關黨委書記,但作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仍指導中直機關黨委和中央國家機關黨委的工作。毛澤東對此日益擔心,後來甚至懷疑中直機關黨委包庇了一批壞人。1965年9月,經中央同意,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委員會被撤銷[6]。
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原中直機關黨委的幹部絕大多數被編入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學習班」參加「鬥批改」,揭批楊尚昆,後又下放到中共中央辦公廳五七幹校勞動改造[6]。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央決定恢復中直機關黨委[6]。1979年8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中央直屬機關領導體制問題的通知》發出,內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中央直屬機關建立部務會議和部長辦公會議制度,實行集體領導,不再成立部黨委,另在部內選舉產生機關黨委,管理本機關黨的日常工作的報告,已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現轉發給你們。請黨中央各部委和各人民團體黨組照此執行。」該《通知》轉發的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報告稱,「關於恢復中央直屬機關黨委統管中直系統黨務工作的問題,中央組織部已提出,中央調查部也有此建議。我們意見,擬分兩步進行:第一步,中央直屬各部先選舉產生機關黨委;第二步,大體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在各部組成機關黨委以後,再著手選舉產生中央直屬機關黨委。」[9]
1979年,中央批准恢復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委員會(起初為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臨時委員會)。1980年初,中直機關黨代表會議召開,這是「文革」後第一次中直機關黨代表會議,會議由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姚依林主持,主題是學習貫徹鄧小平關於「堅持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的講話。會上,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的四位代表(研究室副主任梅行、研究室機關黨委書記丁樹奇、研究室室務委員郝盛琦、研究室工作人員楊明)做了個書面發言,對當時中南海內正在大搞土木工程之事(即「五一九」工程)作了批評,點名指責汪東興「為自己蓋的特別高級的住宅,為自己所管的部分單位和幹部蓋的造價很高的辦公樓、禮堂和宿舍。」後來,這些新蓋的「特別高級的住宅」未按原計劃供個人使用,而是用作中央集體辦公用房[10]。
1980年2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馮文彬在中直機關黨代表會議上代表中央為原中直機關黨委平反,宣布:「原中直黨委多年來執行的路線是正確的,中直黨委逐步形成的一套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風都是好的,中直黨委的領導成員和機關黨委幹部的絕大多數是好的和比較好的,他們做了大量工作,雖有缺點和錯誤,但成績是主要的。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康生、江青等人誣衊中直黨委是『爛攤子』,『做了許多壞事』,純屬誣衊不實之詞,應予徹底平反,恢復名譽。」[6]
1981年10月7日至14日,中直機關臨時黨委召開黨代表大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胡耀邦關於「中央機關(也叫首腦機關)必須做全國表率」的講話,會議的工作報告為《中直機關要做全國的表率》,號召中直系統全體同志開展「雙先」(爭做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活動[10][11]。
1982年,正式成立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委員會(簡稱中直機關黨委)、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委員會(簡稱中央國家機關黨委)。但兩個黨委在機關主持工作的副書記和委員加在一起不夠黨章要求的半數,很難召開黨代會。為進一步理順工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作用,中央決定將這兩個黨委改成派出機構。這也是落實中央要求的責、權、利結合,管人、管事相結合,讓管事的人有發言權、有決策權[2]。
1988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就批轉《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委員會、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委員會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央黨政機關黨的工作的意見》發出通知(3號文件[2]),決定將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委員會和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委員會分別改為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和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作為中共中央的派出機構,分別領導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黨的工作[12][13]。中央批轉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直到縣,將機關基層黨組織統一改為「機關工委」,作為地方各級黨委的派出機構[2]。1988年2月28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委員會改為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14](簡稱中直機關工委)。
1998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2]。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稱,「組建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為加強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統一部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建工作,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將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和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作為黨中央派出機構。」「不再保留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15]
根據《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主要職責及內設機構》(中央辦公廳字〔2000〕35號),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是中共中央的派出機構,領導中央直屬機關黨的工作。
黨的關係隸屬中央直屬機關工委管理的部門和單位有[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