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英語: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原名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簡稱為中基會)成立於1924年,是中華民國一個以促進中華教育與文化事業為宗旨的財團法人。[1] 基金會的運作不通過政府而由獨立董事會完成,在制度方面杜絕了政府挪用基金用於戰爭活動。基金會成立時坐落在北京的一座親王府。
Quick Facts 成立時間, 法律地位 ...
財團法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
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成立時間 | 1924年 |
---|
法律地位 | 基金會 |
---|
地址 | |
---|
目標 | 中華教育與文化事業 |
---|
網站 | www.chinafound.org.tw |
---|
Close
1924年,在亨利·卡波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保羅·孟祿(Paul Monroe)、韋棣華(Mary Elizabeth Wood)等人推動下,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決定第二次退還總計1,254.5萬美元的庚子賠款[2],並成立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以管理此款項。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成立之初,董事會由十名中華民國籍董事與五名美國籍董事組成,董事會任命范源濂為第一任幹事長。
除庚子賠款外,基金會「還有1908年歸還的供獎學金和清華大學使用的款項」[3]。
基金會的主要任務包括如下方面[4]:
- 第一,自主學術機構的高質量活動,如黃炎培領導的中華職業教育社;
- 其次,支持公司機構的新項目,如合作事業;
- 第三,基金會本身開發新項目
1924年至1949年間,中基會共計補助了中國大專院校233次、研究機構139次、教育文化事業團體147次,其中包括幫助國立北京大學解決財務問題、建立國立北平圖書館等。
1928年,基金會出資建立北京圖書館[1],把臨時館址設在北海公園,任命袁同禮為館長。
1931年,提供1,374,000元為北京圖書館建立一棟新圖書館大樓。
1950年,中基會遷往台灣,此後至1970年為止共投入100餘萬美元推動教育事業發展。
1971年後,中基會改變補助方針,開始將補助資金用於政府預算較少的計劃之中,其中包括補助了國家科學委員會各計劃共500萬美元。目前中基會還在國立台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設有「胡適紀念講座」,並設專案補助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及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亦設獎助計畫,資助研究型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博士生與助理教授之學術活動。[5]
- 顧維鈞(1924年-1929年;1951年-1974年)
- 施肇基(1924年-1947年)
- 顏惠慶(1924年-1929年;1940年-1945年)
- 張伯苓(1924年-1929年)
- 范源濂(1924年-1929年)
- 黃炎培(1924年-1927年)
- 郭秉文(1924年-1929年)
- 蔣夢麟(1924年-1930年;1940年-1965年)
- 周詒春(1924年-1952年)
- 丁文江(1924年-1927年;1933年-1936年)
- 蔡元培(1927年-1940年)
- 胡適(1927年-1962年)
- 翁文灝(1928年-1930年;1936年-1951年)
- 孫科(1929年-1974年)
- 伍朝樞(1929年-1933年)
- 李煜瀛(1929年-1940年)
- 汪兆銘(1929年)
- 任鴻雋(1929年-1951年)
- 趙元任(1929年-1930年)
- 金紹基(1930年-1945年)
- 徐新六(1930年-1939年)
- 孫洪芬(1939年-1945年)
- 范銳(1945年)
- 蔣廷黻(1945年-1966年)
- 傅斯年(1945年-1951年)
- 貝祖詒(1945年-1946年)
- 李銘(1946年-1968年)
- 霍寶樹(1947年-1964年)
- 梅貽琦(1951年-1962年)
- 李榦(1951年-1972年)
- 錢思亮(1952年-1984年)
- 吳大猷(1962年-2000年)
- 葉良才(1962年-1979年)
- 張茲闓(1964年-1984年)
- 陳可忠(1965年-1969年)
- 劉鍇(1966年-1989年)
- 俞國華(1968年-1984年)
- 閻振興(1969年-2005年)
- 葉公超(1972年-1983年)
- 楊樹人(1974年-2000年)
- 魏火曜(1974年-1995年)
- 梁國樹(1979年-1996年)
- 孫義宣(1983年-1989年)
- 韓忠謨(1983年-1993年)
- 錢純(1984年-)
- 蔣碩傑(1984年-1993年)
- 陳雪屏(1984年-1990年)
- 李崇道(1989年-2001年)
- 孫震(1989年-)
- 張繼正(1990年-)
- 謝森中(1993年-2004年)
- 羅銅壁(1993年-)
- 宋瑞樓(1995年-)
- 劉兆玄(1996年-)
- 邱正雄(2000年-2008年)
- 李亦園(2000年-)
- 王友釗(2001年-)
- 陳季築(2004年-)
- 陳維昭(2005年-)
- 薛琦(2008年-)
- 孟祿(Paul Monroe,1924年-1944年)
- 顧臨(Roger S. Greene,1924年-1947年)
- 杜威(John Dewey,1924年-1926年)
- 貝諾德(C. R. Bennett,1924年-1946年)
- 貝克(J. E. Baker,1924年-1946年)
- 韋洛貝(W. W. Willoughby,1926年-1927年)
-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927年-1953年)
- 布拉第(Donald M. Brodie,1944年-1966年)
- 楊亞德(Arthur Young,1945年-1946年)
- 瑞德(G. J. S. Reed,1946年-1951年)
- 赫契生(C. B. Hutchison,1946年-1972年)
- 麥凱(James A. Mackay,1951年-1972年)
- Kenneth L. Isaacs(1953年-1965年)
- 李國欽(K. C. Li,1957年-1962年)
- 莊萊德(Everett F. Drumright,1962年-1993年)
- Hummer(1965年-1966年)
- Raymond A. Kathe(1966年-1976年)
- Robert F. Chandler(1972年-1976年)
- John Exter(1972年-1999年)
- Frederick Seitz(1976年-2006年)
- Bruce M. Brenn(1976年-1983年)
- Robert L. Sproull(1993年-2006年)
- Platt(1996年-2009年)
- Robert Freeman(1999年-2005年)
- Attallah Kappas(2005年-2010年)
- Douglas Dempster(2006年-)
- Neal F. Lane(2006年-)
- William A. Aiello(2009年-)
- Robert P. Parker(2010年-)
- 范源濂(臨時董事長,1924年-1925年)
- 顏惠慶(1925年-1928年)
- 張伯苓(1928年)
- 蔡元培(1929年-1940年)
- 顏惠慶(1940年-1945年)
- 蔣夢麟(1945年-1964年)
- 孫 科(1966年-1973年)
- 錢思亮(1974年-1983年)
- 吳大猷(1984年-2000年)
- 閻振興(2000年-2005年)
- 錢 純(2005年-2014年)
- 孫 震(2015年-2021年)
- 劉兆玄(2022年-)[7]
"1924年,美國國會根據聯合決議,將庚子賠款餘額歸還在中國使用。於是兩國政府達成協議,將這筆大約1,254.5萬美元的款項交給一個基金會掌管,用於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下卷,p43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下卷,p43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活動總結報告(1925-1945)》,p4
關於基金會.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 [201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6).
關於基金會-財務狀況. 臺北市: 財團法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 [201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