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壩話(也稱Lamo、mBo;IPA: mbo˥;』Bo skad),是一種未被分類的漢藏語系語言,主要分布在西藏昌都縣左貢縣。最近由Suzuki & Nyima (2016)記錄。
Suzuki & Nyima (2018)記錄了東壩鄉格瓦方言。
《昌都地區志》 (2005: 819)[2]因這種語言分布在左貢縣東壩鄉,將其稱作東壩話。
康藏族稱他們為mBo或mBo mi(』bo mi)。傳統上認為東壩話使用者也自稱Po mi,但並不是所有東壩話使用者都知道這個內名。他們稱自己的語言為「Lamo」。部分使用者也稱其為「ˊmbo hkə」。[3]:38–81
東壩話內名與地點(素苦話(藏文:gSerkhu)是一種難以與其他方言互通的方言):[3]
東壩話使用者約有4千人,其中2千人生活在東壩鄉,另外2千生活在中林卡鄉。兩個鄉都在左貢縣怒江沿岸。[3]
語言 | 縣與鎮 | 村 |
---|---|---|
東壩話 | 左貢縣東壩鄉 | 軍擁村、格瓦村、普卡村、壩左村和加壩村 |
東壩話(Lamei) | 左貢縣中林卡鄉 | 十字卡村、洛巴村、若巴村、瓦堆村和瓦美村 |
gSerkhu | 察隅縣上察隅鎮 | 本堆村、目宗村、翠興村和西巴村 |
有兩種方言:[3]
東壩鄉有5個東壩話村莊,分別是軍擁村、格瓦村、普卡村、壩左村和加壩村。其餘村都說藏語康方言。[3]
Lamei分布在5個村莊,中林卡鄉使用者約1500至2千人。十字卡村、洛巴村、若巴村、瓦堆村和瓦美村幾個村只有Lamei使用者。俄巴、普拉和左西幾個村既有Lamei使用者也有康方言使用者。[3]
gSerkhu是東壩話方言,但幾乎不能互通。藏語康方言使用者稱其語言為Sikhu。gSerkhu使用者分布在察隅縣上察隅鎮gSerkhu河谷的本堆村、目宗村、翠興村和西巴村4個村中,約有80戶、400人。都分布在察隅縣上察隅鎮。察隅縣也有藏語康方言使用者,從東壩鄉的東壩話語區遷來。[3]
Suzuki & Nyima (2016, 2018)認為東壩話屬於羌語支。向柏霖 (2016)[4]認為mBo屬於嘉絨語支的爾龔-拉塢戎語語群。
Suzuki & Nyima (2018)注意到東壩話和其他兩種最近發現的語言——西藏東部昌都縣的如美話(分布在左貢縣和馬爾康市的瀾滄江河谷)和則松話(分布在察雅縣北部)——關係密切。
東壩話與書面藏語和原始藏緬語比較(Nyima & Suzuki 2019):[3]
詞義 | 東壩話 | 書面藏語 | 原始藏緬語 |
---|---|---|---|
1 | ˉdə | gcig | *tyak ~ *g-t(y)ik |
4 | ˉlə̰ | bzhi | *b-ləy |
7 | ˉn̥i | bdun | *s-ni-s |
10 | ˉʁɑ | bcu | *ts(y)i(y) ~ *tsyay |
你 | ˉnə | khyod | *na-ŋ |
馬 | ˊre | rta | *s/m-rang |
血 | ˉse | khrag | *s-hywəy-t |
尿 | ˉqo | gcin | *kum |
Suzuki & Nyima (2016)給出下列東壩話詞彙。
Suzuki & Nyima (2018)[5]報告了格瓦方言的音系,稱東壩話「具有獨特的音系演變」。
前鼻化與前送氣可分析為前聲母成分。
所有元音都可加嘎裂聲與鼻化。還有幾種較少見的次要調音,如R化/ɚ/與軟齶化/əɣ/。
音節結構cCGV
東壩話方向性前綴:[3]
方向性前綴加le「來」:[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