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英語:Roof of the World),又稱世界之巔(Top of the World)、高亞洲(High Asia)[a]地理學名詞,是對地球上海拔最高地區(即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原地區)的一個比喻性別稱。具體範圍在各種資料中或有不同,可以指包括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天山阿爾泰山脈的整個亞洲中部高原及山脈,也可特指其中的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藏北高原、喜馬拉雅山脈或珠穆朗瑪峰等。

Thumb
亞洲中部地形圖
Thumb
帕米爾高原

使用

英國探險家約翰·伍德英語John Wood (explorer)在1838年記載帕米爾高原被當地人稱為「Bam-i-Duniah」,意為「世界屋脊」(Roof of the World),這一名稱可能是出自當地塔吉克人瓦罕語[1]。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世界屋脊」(Roof of the World)一直被用於描述帕米爾高原,例如1876年另一名英國旅行家托馬斯·愛德華·戈登英語Thomas Edward Gordon以其為自己著作《The Roof of the World》的名稱[2],他在第九章中的描述顯示該名指的是帕米爾高原[2]:121。歐洲早期的一些百科全書也以「世界屋脊」(Roof of the World)描述帕米爾,如1911年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書》有「PAMIRS, a mountainous region of central Asia...the Bam-i-dunya ('The Roof of the World')[3]」,翻譯為中文為「帕米爾,中亞山脈……Bam-i-Duniah(世界屋脊)」;1942年版《哥倫比亞百科全書》有「the Pamirs (Persian = roof of the world)[4]」,譯為中文「帕米爾(波斯語 = 世界屋脊)」;《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中也有「Dach der Welt, Bezeichnung für das Hochland von Pamir」,意為「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的一個別稱」等記述[5][6]。隨著歐洲人對西藏興趣的增加,「世界屋脊」一詞描述的範圍開始擴展到西藏[7][8]和青藏高原,法語中的「Toit du monde」(世界屋脊)一詞甚至被用於指珠穆朗瑪峰[9],但傳統的指代帕米爾的用法仍很常見[10]

中文中,「世界屋脊」一詞一般特指青藏高原,如《中國之最大觀》《黃河文化百科全書》《中外譽稱大辭典》《譽稱大辭典》《中國當代文學辭典》均以「世界屋脊」為青藏高原的譽稱或別稱。但也有其他用法,如《魅力新疆——世界屋脊帕米爾》《飄揚在世界屋脊》等文將世界屋脊作為帕米爾高原的別稱[11][12];《中學教師實用地理辭典》認為「世界屋脊」指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在「世界屋脊」的軍營里》一文中將帕米爾高原、喀喇崑崙山藏北高原稱為「世界屋脊」[13];《新語詞大詞典》則認為「世界屋脊」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尋找生物界的「世界屋脊」》《誰開闢了「世界屋脊」上的第一條航線》等文將珠穆朗瑪峰稱為「世界屋脊」[14][15][16]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