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陵總理事務衙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陵總理事務衙門,簡稱三陵衙門,是清朝總管關外三陵即永陵、福陵、昭陵事務的衙門,位於今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三陵巷。[1]

歷史
三陵衙門始建於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職能是總管關外三陵即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事務,負責關外三陵的修繕與保護。乾隆帝等清朝皇帝東巡祭祖時,均由三陵衙門負責接待。[1]
清朝為管理關外三陵設有專職官員。設三陵總理事務大臣,由盛京將軍充任。昭陵設承辦事務衙門大臣、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讀祝官8人,贊禮郎16人;掌關防官1人,副關防官2人;正五品的尚茶正、尚膳正、尚茶副、尚膳副、內管領各1人,副內管領1人,筆帖式1人。此外還有兵丁數百人。[2]
建築
三陵衙門所在的巷子叫「三陵巷」。三陵巷位於大東區的東部,上屬大東路,三陵巷的巷口在大東路26號至28號之間。三陵巷南起大東路,北到三自巷,全長116米,寬6米。1989年命名為三陵巷。[1][3]
三陵衙門原占地面積大約有半個足球場大小,共有20多間房,為一處四合院。大門前有兩個石獅,還設有上馬石、下馬石。[1]
2004年,大東區投資數百萬元在撫近門外新修一塊綠地,從而重新發現了已成為民居的三陵衙門。此時三陵衙門已十分破敗。由於三陵衙門的產權歸在其中居住的住戶所有,而又未辦理拆遷補償手續,故當時此處無法拆遷或修繕。[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