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韓、趙、韓三個大夫氏族聯手瓜分晉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家分晉是指東周時代,晉國被韓、趙、魏三氏為首的晉大夫勢力所瓜分的事件。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始封三家為諸侯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一般情況以本年作為戰國元年。
周代各諸侯國通常都將公室子孫分封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緣關係作為公室的屏衛。而晉國驪姬之亂時,晉獻公卻逐殺諸公子,從此晉國不再分封公子、公孫為大夫,史稱「晉無公族」。到晉成公時以「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趙盾又將各家異姓大夫代為公族,晉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獨立意識漸強的異姓卿大夫力量興起。
晉文公、晉襄公時,狐氏、趙氏、先氏、郤氏、胥氏等氏族頗有權勢,以後又有韓氏、魏氏、欒氏、范氏、荀氏等強大世族。春秋中期以後,十餘家卿大夫控制晉國政局。經過激烈兼併,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趙、魏、韓、范、智、中行氏六家,稱為「晉國六卿」。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兩大夫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其中以智氏最強。擔任正卿的智伯荀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後,於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並脅迫韓、魏兩家出兵合圍。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十六年(前453年),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是為晉陽之戰。此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周考王七年(前434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由周天子封魏斯、趙籍和韓虔為諸侯(即魏文侯、趙烈侯和韓景侯),是為「三家分晉」,與晉侯並列。此即《資治通鑒》中春秋時代與戰國時代的分界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