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寶 (佛教)

七寶梵語सप्तरत्न羅馬化:Sapta-ratna巴利語सत्तरतन羅馬化:Satta-ratana標準藏語Dzö dün/mdzod-bdun),佛家語,指人間最寶貴的七種寶物[1]。七寶最早來自古印度神話,佛教沿用。

定義

不同佛經對其內容說法均不相同,通常必定不會改變的是「 硨磲、瑪瑙、金、銀、琉璃」這五個,其餘兩種經常被替換。

目前把七寶一一寫出的佛經唯有三個,分別是

關於不同的說法,其中「赤珠」即紅玉髓可以替換成珊瑚和玫瑰;玻璃和琉璃可以互換,也可以替換成珍珠,佛教七寶中未有蜜蠟蘇玳等寶物,但很多華人信徒會用這些寶物替代。

功用

七寶是修行、供養的聖物,有以下功用:

  1. 硨磲:可消災解厄,除惡聚靈,庇佑子孫,安神鎮定,驅邪避凶,辟邪擋煞之功。作為清朝六品官員的頂珠,及家具的螺鈿紫工藝。
  2. 珊瑚:防止災禍,增智慧,結佛緣。
  3. 蜜蠟(琥珀):具驅邪、辟邪定魂能力,多作為室內盆栽裝飾。
  4. 珍珠、赤珠、紅玉髓、真珠:平靜心靈、開悟大智,多作為項鏈手串
  5. 琉璃:淨化、通靈,多在印度瑜伽中幫助開啟脈輪
  6. 金:多用來做成佛像和大殿裝飾,具有增益的效果。
  7. 銀:息災、定神,為古代的通用貨幣銀元寶

輪王七寶

據經典所載,轉輪聖王具有七寶。

其一:《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云[2]

其二:《長阿含經》云[3]

其三:《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云[4]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