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化学家(1885-1978)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緒賢出身於末秀才。清德宗光緒三十年(1904年),考入江南高等學堂,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鬥爭[1]。1908年春,以安徽第一名考取公費留學英國資格。翌年,赴英入倫敦大學化學系。1910年底回國。1911年初到上海,認識陳淑,並於同年8月結婚,又一同前往英國倫敦大學留學。丁緒賢在倫敦大學前後學習進修六年,師從威廉·拉姆齊、約翰·諾爾曼·科利,1914年獲榮譽科學學士學位。之後在倫敦大學研究部繼續深造[2]。
1916年冬歸國,翌年出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化學教師。與王星拱、石瑛等人發起成立中國科學社在國內的分支機構,與吳興仁等發起成立理化學會,創辦《理化雜誌》,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理事,對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科學教育的普及有所促進。1918年,轉任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主張開設學科史的課程,認為學科史是加強科學教育的有力手段;於是收集資料,編寫講義,在中國高校首次開設了化學史課程[3]。1927年,任瀋陽東北大學化學系教授。後任安徽大學、蘇州東吳大學理學院院長[4]。
抗日戰爭爆發後,相繼在國立廣西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和國立浙江大學任教。抗戰勝利後,隨浙江大學返回杭州復校,歷任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浙江大學理學院院長,擔任分析化學和化學史的講授。1948年,自費從國外購回實驗儀器及試劑,全部捐贈給浙江大學[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任教於浙江大學,為浙江省第三、四屆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會員、浙江省化學學會副理事長。畢生從事教學實踐,重視實驗課教學。他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進,自製掛圖,認真備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