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國際象棋的棋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1][2](英語:Queen)是西洋棋棋局中實力最強的一種棋子。后可橫直斜走,且格數不限[3]。吃子與走法相同。因為后的實力最強,故而在兵升變時,雖然可以選擇變為其他棋子,但絕大多數會選擇升變為后。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2月7日) |
♕ | ♛ |
后在開局和中局階段相當於兩個車或者三個主教的實力,在殘局階段略遜於兩個車的實力。后往往是棋局中制勝的決定性力量。后在大多西洋棋電腦的分值為10點。
在波斯象棋中,類似后的棋子是仕(Fers,宰相),只能對角線移動一步,吃子和走法相同,不像后一樣可以在多個方向移動多步。以現行走法移動后的西洋棋於15世紀時從西班牙開始流行,而后逐漸普及到了全世界。
白方的后是在d1位置,黑方的后是在d8位元置。在西洋棋盤上,白方的后會在白色的方格,黑方的后會在黑色的方格。雙方后的啟始位置都會在各自顏色的方格內。有一個對應的記憶術為「后會搭配顏色」(queen gets her color)、「衣服(棋子)要和鞋子(方格)搭配」(the dress matches the shoes)。
后在沒有子的方格上,可以橫直斜方向移動任意步,結合了車及主教的走法。若路徑上有對方的棋子,可以吃對方的棋子。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
8 | 8 | ||||||||
7 | 7 | ||||||||
6 | 6 | ||||||||
5 | 5 | ||||||||
4 | 4 | ||||||||
3 | 3 | ||||||||
2 | 2 | ||||||||
1 | 1 |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
8 | 8 | ||||||||
7 | 7 | ||||||||
6 | 6 | ||||||||
5 | 5 | ||||||||
4 | 4 | ||||||||
3 | 3 | ||||||||
2 | 2 | ||||||||
1 | 1 |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黑方和白方在開區時都只有一個后,不過在西洋棋中,兵走到最後一行時,可以升變,變成包括后在內的許多種棋子。若兵升變為后,有可能此方同時有二個后,或是原先的后已被吃子,用升變的后取代原來的后。因為后的相對子力最強,大部份的升變都會選擇昇為后,稱為「變后」(Queening)。
后的子力略強於一個車加上一個主教,略弱於二個車,不過也有例外。若后和對方的棋子兌子,除非兌到的是對方后以外的棋子,不然此一兌子都是不利的。
后和一個車加上一個主教可以控制的方格數相同,但后仍比較強的原因有二個。后的活動力比一個車加上一個主教要強,若要移動一個車加上一個主教,需要走子兩次,但是移動后只要走子一次。而主教會受所在格的顏色所限制,在黑色格的主教無法吃在白色格的棋子,但后無此問題。有些情形下,一個車加上一個主教會比一個后要好,一個車加上一個主教可以用二個不同的方式攻擊同一個敵方的棋子,一個后無法以此方式攻擊。不過經驗顯示此一好處無法和后的活動力和攻擊力相比[5]。
若棋盤開放,對方對王的防禦不好,或是對方有其他未受保護的棋子,后的攻擊力會最強。后可以長距離,多方向移動,因此很適合捉雙。若在棋盤不開放的情形下,相較於其他長距離移動的車和主教而言,后受到的限制較少,威力也比較強。
西洋棋的初學者常會在開局時就移動后,希望可以搶奪敵人的陣地,並且提早將死對方(例如四回合將殺),此走法的缺點是容易讓后暴露在其他較弱棋子的攻擊之下,讓棋手被迫回應,失去其他棋子走子的機會。有經驗的棋手在開局時會先移動其他較弱的棋子,不會先移動后。
高級棋手下的西洋棋很少會在剛開始時就移動后,不過也有一些高級西洋棋手用的西洋棋開局會移動后。例如斯堪地那維亞防禦(1.e4 d5),特點就是在黑方在第二步或第三步就移動后,在世界西洋棋冠軍賽中也曾使用。高級比賽中也有看到一些比較不常見的開局會移動后,例如帕海姆進攻(1.e4 e5 2.Qh5),一般認為是新手才用的開局,美國西洋棋特級大師中村光曾以此開局過[6]。
后兌子一般就代表殘局的開始,不過也有些殘局裡還有后的存在,也有些棋局的后在開局時就已經兌子。終局中常見的一個目的是讓兵升變為后。因為后的實力最強,相較於其他殘局,王和后對單王的殘局很容易勝利。
棄后是為了取得在戰術上更有利的局勢,刻意讓后成為棄子。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例子是1851年阿道夫·安德森與萊昂內爾·基席里茨基的不朽對局,安德森用后和另外三個子作為棄子,最後將死對手。
后的棋子原來是顧問、總理或維齊爾(高級的行政顧問)。一開始的規則是只能斜線走一步,約在13世紀開始,規則開始調整,第一次移動時,可以斜線走二步(到同顏色的格子)。
后的棋子一開始的名稱是維齊爾(Fers),後來才慢慢的轉變為現在的后。目前還留下來的資料中,最早將這個棋子稱為類似后的,是在艾恩西德爾恩當地的詩,將這個棋子稱為regina(女王),詩是用拉丁文寫成,著於997年,是在瑞士艾恩西德爾恩的修道院中。有些尚存的中古西洋棋組將用后用來表示這個棋子,而在許多語言中,fers這個詞的詞性是陰性的,例如西班牙文的alferza,或是法文的fierce或fierge[7],後來就改為reine或dame(女士)的名稱。布蘭詩歌中也將后表示為femina(女性)或coniunx(伴侶)[8],有時也會看到Amazon之類的稱呼[9]。
這個棋子在俄文中的名稱仍保留波斯語的ferz,koroleva(后)是在非正式場合使用,俄羅斯職業棋手不會使用。不過korolevna(公主)、tsaritsa(沙皇的妻子)及baba(老太太)等詞在1694年就有用來指這個棋子[10]。在阿拉伯國家仍然稱為后,有時也會稱為維齊爾[11]。
歷史學家瑪莉蓮·亞隆認為中古時代知名的后及女王,像是阿基坦的埃莉諾、卡斯蒂利亞的布蘭卡及伊莎貝拉一世,聖母馬利亞的崇拜[8]、遊唱詩人中傳述宮廷愛情中,給女性的權力等,都可能是影響這個棋子成為現在的后,且在棋盤上有強大影響力的原因,而中古時代流行的西洋棋玩法,特別適合女性和男性平等的玩西洋棋[12]。最早敘述后現代走法的文獻是Luis Ramírez de Lucena所著的《Repetición de amores e arte de axedres con CL iuegos de partido》,是在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一世在位時所著[13]。在這之前,巴倫西亞語的詩Scachs d'amor(愛的棋子),也描述Francesc de Castellví和Narcísde Vinyoles之間的一個棋局[14],其中后和主教的下法就和現在相同。在女王或后的權利擴展之前,就已經浪漫地把后描述為王生存的關鍵,若后失去了,西洋棋盤上也沒有什麼價值了[15]。
瑪莉蓮·亞隆有寫道:
自15世紀起,后的走法類似現代的規格,結合了車和主教目前的走法[16]。從西班牙開始,稱為「后的西洋棋」(queen's chess)或是有貶義的「瘋女人的西洋棋」(scacchi alla rabiosa)的新規則西洋棋,快速的在歐洲流行,流行原因可能是因為印刷術的發明,也可能是當時流行的西洋棋新書[17]。不過新的規則在一些地方受到大力反彈,原因包括對強大女戰士形主教的焦慮等[18]。
在一些時期,若原來的后還在棋盤上,由兵升變成為的后會受到一些限制,以免讓王有一位以上的后,會形成醜聞。早期12世紀的拉丁詩,將由兵升變成為的后稱為ferzia,和原有的后(queen或regina)不同,可能就是因為此原因[19]。
當后受到攻擊時,以前有習慣要攻擊者說gardez la reine(或gardez),類似要將軍時說check一樣。有些規定甚至要求要說gardez,之後才能合法的將后吃掉。在19世紀起,大家已廢除此一規則[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