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1993J是1993年3月28日由西班牙天文學家弗蘭西斯科·加西亞(西班牙語:Francisco Garcia Diaz)發現的超新星[1]。它位於大熊座河外星系M81,距離約為8.5 ± 1.3 百萬光年 (2.6 ± 0.4百萬秒差距),最亮時視星等為10.8等,它是二十世紀第二亮的超新星,僅次於位於大麥哲倫星系SN 1987A[2][3]

Quick Facts SN 1993J,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
SN 1993J
Thumb
M81的紫外光照片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超新星種類IIb型
所在星系M81
所在星座大熊座
赤經09h 55m 24.775s (J2000)
赤緯−69° 01′ 13.70″ (J2000)
發現日期1993年3月28日
最亮時視星等(V)+10.8
距離8.5 ± 1.3 百萬光年 (2.6 ± 0.4百萬秒差距
物理特徵
原來恆星種類紅超巨星
重要資料20世紀第二亮超新星
Close

光譜特徵

SN 1993J的光譜特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在最開始,它發射出非常強烈的光譜線,看起來更像是一顆II型超新星(大質量恆星由於內部塌縮引發劇烈爆炸形成的超新星)。但不久以後,SN 1993J的氫光譜線逐漸消失,並出現強烈的光譜線,這是Ib型超新星的特徵[2][4]。而且SN1993J的光度隨著時間的變化不像其他II型超新星觀測到的變化一樣[5][6],而更像是Ib型超新星[7]。因此,SN 1993J被分型為IIb型超新星(Ib型超新星和II型超新星的中間型)[4]。對這顆超新星的科學研究表明,Ib型超新星實際上也是通過大質量的巨星核心塌縮爆炸形成的,和II型超新星發生的過程類似,只是Ib型超新星的前身星在爆炸之前已經拋掉含氫的外殼[4][8]。SN 1993J的光回聲也在隨後不久就被探測到[9]

前身星

科學家已經從SN 1993J爆發前的照片中識別出SN 1993J的前身星[10]。它的前身星是一顆K型超巨星,但卻發出過量的紫外光,這可能是它附近的熾熱恆星,或擁有一顆熾熱的伴星而造成的。雖然SN 1993J位於M81中年輕的大質量恆星聚集的區域[11],但天文學家團隊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上的先進巡天相機(ACS)以及夏威夷毛納基山凱克望遠鏡,找到了一顆B型超巨星,它恰好位於長期推測的前身星的伴星應該在的位置上[12]。這次觀測還為超新星爆發相關的天體物理學研究提供了詳細的觀測資料。現在已經可以確定,在SN 1993J爆發前的最後250年間,大約10個太陽質量的氣體從SN 1993J的前身星迅速轉移到了伴星[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