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介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介子是含有魅夸克的粒子中最輕的一組。研究它們可以獲得更多弱交互作用的資訊[1]D介子(Ds)在1986年前被稱為「F介子」。

概述

D介子於1976年在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馬克一號實驗中被發現[2]

由於D介子是所有含有魅夸克的粒子中最輕的,在衰變時魅夸克必須轉變成其他夸克。夸克遷變需要通過弱交互作用。在D介子中,魅夸克衰變成一奇夸克及一W玻色子,W玻色子接著衰變成K介子π介子[1]

D介子列表

更多資訊 粒子名稱, 粒子符號 ...
D介子
粒子名稱 粒子符號 反粒子符號 內含夸克[3] 靜止質量 (MeV/c2) I JPC S C B' 平均壽命 (s) 一般衰變產物

(>所有衰變的5%)

D介子[4]
D+

D

c

d
1,869.62 ± 0.20 12 0 0 +1 0 1.040 ± 0.007 × 10−12 http://pdg.lbl.gov/2008/listings/s031.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介子[5]
D0

D0

c

u
1,864.84 ± 0.17 12 0 0 +1 0 4.101 ± 0.015 × 10−13 http://pdg.lbl.gov/2008/listings/s032.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奇D介子[6]
D+
s

D
s

c

s
1968.47±0.33 0 0 +1 +1 0 (5.00±0.07)×10−13 http://pdg.lbl.gov/2010/listings/rpp2010-list-Ds-plus-minus.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介子[7]
D∗+
(2010)

D∗−
(2010)

c

d
2,010.27.62 ± 0.17 12 1 0 +1 0 6.9 ± 1.9 × 10−21[a]
D0
+
π+
or


D+
+
π0
D介子[8]
D∗0
(2007)

D∗0
(2007)

c

u
2,006.97 ± 0.19 12 1 0 +1 0 >3.1 × 10−22[a]
D0
+
π0
or


D0
+
γ
關閉

[a] ^ 粒子數據小組的報告中寫的是共振寬度(Γ)。轉換式為τ = ħΓ,可得上述壽命τ,其中ħ為約化普朗克常數

另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