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sub-genre of music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城市流行(英語:City pop;日語:シティーポップ shitīpoppu),是屬於日本流行音樂(J-pop)的分支,起源於1970年代後期的日本。它是日本國內受西方文化影響衍伸出來的音樂風格,以貝斯、電吉他搭配鮮明的節奏、輕鬆愉悅的旋律為人所知。它在日本經濟泡沫時期(1980年代)達到頂峰[1] ,多以都市夜生活、男女間的愛慕、夏日海灘度假、夜間下雨場景、日落場景為創作主題。自2010年代以來,城市流行音樂透過網路媒介重新引發流行,並在國際上獲得廣泛注意,並在近年衍伸出如蒸氣波(vaporwave)等具有關聯性質的創新音樂類別。
1970年代,日本流行音樂由「新音樂」(New Music)過渡至城市流行,擁有更現代化的曲調,以及相對先進的歌曲創作和編曲技術,例如大七度和減三和聲歌手和弦,這些和弦直接取材於該時代的美國軟搖滾,並在以輕快搖滾樂風搭配日文歌詞的先驅者「Happy End」樂團(成員為細野晴臣、松本隆、大瀧詠一、鈴木茂),以及「Sugar Babe」樂團(主要成員有山下達郎、大貫妙子、村松邦男等人)的唯一專輯《SONGS》(1975年)引領,之後並由大瀧詠一、山下達郎、吉田美奈子、荒井由實、竹內瑪莉亞、大貫妙子、南佳孝等人的音樂作品建立基礎,進而將城市流行推廣至普遍社會。 城市流行活躍於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末期,與日本的科技熱潮緊密相關,城市流行的音樂多半帶有濃烈的都會氣息,同一時期出現的隨身聽、帶有內置音響的汽車、以及各種電子樂器,無疑成為城市流行樂的推廣助手,這種音樂流派與日本當時的技術進步及其新興富裕階層密不可分,城市流行音樂的背後是日本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浮動匯率制度的引入和日圓升值帶來的外國文化的湧入,以及東京國際化的社會化,城市人口的興衰經常與日本經濟的興衰重疊。然而隨著19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亦造成城市流行音樂的歌曲數量急遽下降。[2]
隨著網路的流行,衰退的城市流行也漸漸各界音樂人士重新檢視,並從曲調中獲取靈感,並在近年相繼出現各種具有關聯性質的創新流派,如蒸氣波(vaporwave)和未來放克(future funk)等加工音樂的基礎。並且由於其類似背景音樂的性質,也影響了低傳真音樂等串流媒體的傳播,以此主題作曲獲得知名的音樂創作者包含MACROSS 82-99、Yung Bae、 FNKY NGTH、Night Tempo等團體,其中在2017年,竹內瑪麗亞的《Plastic Love》因在未經授權上傳到YouTube,因數據演算法意外推薦給全世界的用戶後,許多用戶開始將《Plastic Love》視為神秘的歌曲,結果受到日本以外地區的熱烈注目,在廣受好評的情況下,也造就城市流行重新受到世人聚焦的契機,許多現今被歸類於此種音樂風格的歌手及團體,如大貫妙子、山下達郎等人的過往作品,因而獲得重新注意與肯定。[3][4][5][6][7][8][9]
2020年12月,已故歌手松原美紀1979年的出道單曲《午夜之門~Stay With Me》(由林哲司作、編曲)在串流媒體Spotify人氣排行榜登頂連續15天,成為Apple Music的J-POP排行榜中,首次獲得12個國家榜首的熱門歌曲。[10][11][12]
以下所列出歸為此類風格的歌手與樂團,僅為基於消費者立場判斷下的認知,且亦有歌手自身並無相關意圖的情況。
台灣在二十世紀中期到晚期期間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響,引入多位日本歌手曲目而藉以改編為華語翻唱版本,不過介於當時社會氛圍的影響,當時歌手與音樂創作業者等均會面臨嚴格的音樂審查制度,對於對流行音樂的發展構成了極大的阻礙,直到解嚴及近年獨立音樂圈的崛起,此曲派才漸漸重新被注視。[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