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R基因(英語:BCR gene),或稱斷裂點簇集區(英語: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是bcr-abl融合基因的組成部分之一,其與費城染色體的形成機制有關。

Quick Facts Bcr-Abl腫瘤蛋白齊聚反應結構域, 鑑定 ...
Bcr-Abl腫瘤蛋白齊聚反應結構域
Bcr-Abl腫瘤蛋白齊聚反應結構域機制
鑑定
標誌Bcr-Abl_Oligo
PfamPF09036舊版
InterPro英語InterProIPR015123
Close
Quick Facts 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 有效結構 ...
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
PDB rendering based on 1k1f.
有效結構
PDB 直系同源檢索:PDBe, RCSB
標識
代號 BCR; ALL; BCR1; CML; D22S11; D22S662; PHL
擴展標識 遺傳學151410 鼠基因88141 同源基因3192 ChEMBL: 5146 GeneCards: BCR Gene
EC編號 2.7.11.1
直系同源體
物種 人類 小鼠
Entrez 613 110279
Ensembl ENSG00000186716 ENSMUSG00000009681
UniProt P11274 Q6PAJ1
mRNA序列 NM_004327 NM_001081412
蛋白序列 NP_004318 NP_001074881
基因位置 Chr 22:
23.52 – 23.66 Mb
Chr 10:
75.06 – 75.18 Mb
PubMed查詢 [1] [2]
Close

病理學

一個22號染色體9號染色體的相互易位作用而產生的費城染色體,它通常在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體內發現。22號染色體的斷裂點就在BCR基因中。這個易位作用產生了一種基於BCR基因和ABL基因進行編碼而成的融合蛋白,其基因就位於9號染色體的斷裂點上。儘管bcr-abl融合基因已經被廣泛研究,但普通的BCR基因機制仍然不明。其蛋白產生一些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活動,並是一類p21rac酶活化蛋白。[1]

Bcr-Abl腫瘤蛋白齊聚反應域(Bcr-Abl oncoprotein oligomerisation domain)位於BCR的氨基端N-terminus),其為BCR-ABL融合蛋白的齊聚反應必不可少的基因之一。Bcr-Abl腫瘤蛋白齊聚反應域包含一個短狀氨基端α螺旋alpha-1),一個靈活的轉角Turn)和一個長狀的C型α螺旋(alpha-2)。其螺旋體轉角使得兩個α螺旋能夠保持平行定向。這一單體分子的蛋白質結構域,通過一個反平行的捲軸螺旋(coiled coil)形成為一個蛋白質二聚體protein dimer)。其中兩個α螺旋彼此之間發生了結構域對換,其中一個α-1螺旋氨基端進行交換,並擠壓另個單體上的α-2螺旋(alpha-2)。兩個蛋白質二聚體隨後形成一個四聚體tetramer[2]

相互機制

現今已經發現BCR基因與以下基因發生蛋白-蛋白交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TPN6英語PTPN6[3]XPB英語XPB[4]貓肉瘤癌基因[5][6]GRB10英語GRB10[7]CD117英語CD117[8]Grb2英語Grb2[6][7][9][10][11][12]MLLT4英語MLLT4[13]Abl基因英語ABL (gene)[11][14][15]HCK英語HCK[16][17]SOS1英語SOS1[6][11]PIK3CG英語PIK3CG[7][18][19]CRKL英語CRKL[7][10][20][21]樁蛋白[18][22]

參考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