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於2012年11月6日星期二舉行,此次是美國第57屆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及參議院33個議席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美國第113屆國會美國選舉人團將首先被選出,再由選舉人團於2012年12月17日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在任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和副總統喬·拜登,作為合資格的候選人,宣佈爭取連任並順利在無對手下直接得到執政的民主黨提名參選。[2]另一大黨共和黨則提名前麻薩諸塞州州長米特·羅姆尼作為總統候選人,國會眾議員保羅·萊恩則擔任他的副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代表其他政黨和獨立的候選人參與本屆總統選舉。

Quick Facts 538個選舉人團席位 獲勝需270票, 投票率 ...
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

← 2008 2012年11月6日 2016 →

538個選舉人團席位
獲勝需270票
民意調查
投票率58.6%[1] 3.0 %
  Thumb Thumb
獲提名人 巴拉克·歐巴馬 米特·羅姆尼
政黨 民主黨 共和黨
家鄉州 伊利諾州 麻薩諸塞州
競選搭檔 喬·拜登 保羅·萊恩
選舉人票 332 206
勝出州/省 26 + DC 24
民選得票 65,915,795 60,933,504
得票率 51.1% 47.2%

Thumb
總統選舉結果地圖,藍色代表奧巴馬/拜登獲勝的州,紅色羅姆尼/萊恩獲勝的州。

選前總統

巴拉克·歐巴馬
民主黨

當選總統

巴拉克·歐巴馬
民主黨

Close

2012美國總統選舉將和參議院及眾議院選舉一同舉行。其中參議院約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將會改選,和新的眾議院組成會期兩年的第113屆國會。是次選舉也將包括部分州的州長選舉和州議會選舉,結果共和黨繼續取得多數議席和州長職位,而民主黨繼續在參議院佔多數。

最終民主黨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在總統選舉中得到過半數選舉人票,以332票對206票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米特·羅姆尼,順利連任[3][4][5][6],民主黨繼續完全執政。本次選舉投票率為54.9%[1]

截至2024年,本次選舉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最後一次在愛荷華州俄亥俄州佛羅裡達州勝出。

選舉人團的變化

受到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的影響,2012年至2020年間選舉總統的選舉人團各州的名額分配有所變動。[7]右圖中8個藍色的州在選舉人團的席位有所增加,10個橙色的州的席位有所減少。2011年後,民主黨贏得多數的州作會失去六票選舉人票,當時阿爾·戈爾約翰·凱利巴拉克·歐巴馬所勝出的選舉人票將較前三屆為少,剩下242票。相對而言,共和黨將多贏六票,選情不明朗的州份剩下115票。

圖中橙色的區域在2012年大選中選舉團減少,藍色的增加。

其他

  • 佛羅里達州 – 加2席
  • 愛荷華州 – 減1席
  • 內華達州 – 加1席
  • 俄亥俄州 – 減2席

參選人

以下是正式宣布的參選人,他們是在2012年競選總統,作為與聯邦選舉委員會(FEC)的候選人提交的參選人士,或已經形成了一個可能在2012年的總統競選考察委員會。

民主黨

初選

民主黨籍的巴拉克·歐巴馬作為現任總統,在完成第一個任期後競逐連任,成為黨內初選中最有實力的候選人,並無具競爭性的人選與其競逐。

初選在全國50個州分、華盛頓特區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京群島美屬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舉行。此外有超級黨代表之稱的民主黨高層在全國大會持有一票。初選中,除了在一些縣市未能擊敗個別對手外,歐巴馬未有遭遇具威脅的考驗。獲得黨內廣泛支持的歐巴馬在2012年4月13日已獲得被黨提名至少所需的票數[8][9]。在9月6日全國大會上,歐巴馬和在任副總統喬·拜登獲得民主黨再次提名為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10]

參選人

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照片

共和黨

共和黨的提名程序包括初選和黨團會議,在全國50個州分、華盛頓特區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京群島美屬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舉行。黨團會議先把各黨代表獲分派到所屬州分和全國大會,然後才舉行黨代表選舉。黨代表的選舉辦法每州各異,參選人可以透過當地地方大會、提交提名名單、委員會會議或直接從黨團會議及初選中當選。

初選

在初選前期早早宣布加入角逐共和黨提名的參選人包括眾議員榮·保羅、前州長蒂姆·普蘭提、前州長米特·羅姆尼和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里奇。2011年5月11日,第一場辯論在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舉行,商人赫爾曼·凱恩、前州長加里·詹森、保羅、普蘭提、前州長里克·桑托勒姆參與其中。一個月後的另一場辯論參與者大致相同,除了詹森缺席外,加入戰團的還有金里奇、羅姆尼、前駐華大使洪博培、眾議員米歇爾·巴赫曼。在愛荷華州黨團會議開展前合計有十三場辯論。

在2011年8月13日於愛荷華州舉行的艾姆斯民意調查是初選前夕的焦點之一。巴赫曼在民調中以些微優勢勝出[13],而普蘭提和眾議員撒迪厄斯·麥科特爾則因支持度不足宣布退選[14]。部分保守派選民認為羅姆尼的政策太自由和溫和,於是一眾被指是「反羅姆尼」的共和黨人便引起關注[15][16],包括商人唐納·川普[17]、前州長莎拉·佩林[18]、州長里克·佩里[19]。當中只有佩里正式宣布參選,可是他在辯論中表現欠佳,不足以威脅在競選中領跑的凱恩和金里奇。凱恩卻因醜聞纏身在2011年末退選[20]。只能晉身一場辯論的詹森退黨轉投自由意志黨繼續競選[21]

2012年1月,共和黨黨內初選正式開鑼。首三場初選中,桑托勒姆在愛荷華州黨團會議中先拔頭籌,羅姆尼在紐罕布夏州初選勝出[22],金里奇出乎意料地以絕對優勢取下南卡羅來納州[23],這是共和黨史上首次出現首三場初選由不同候選人勝出的情況[24]。在早期初選中失利的候選人紛紛宣布退下火線,先是在愛荷華州僅列第五的巴赫曼[25],然後是在紐罕布夏州得到第三的洪博培,還有在南卡羅來納州初選開始前宣布退選的佩里[26]

超級星期二前夕,桑托勒姆在2月7日一口氣贏得三個州[27],而羅姆尼則取得佛羅里達州在內的餘下七個州的初選。涉及十個州共391張黨代表票的超級星期二在3月6日舉行,結果羅姆尼取下六個州鞏固領先優勢,桑托勒姆共得三個州,而金里奇只贏得家鄉喬治亞州[28]。三月餘下的日子中共有266個代表在12場選舉中投票,包括海外屬地的初選和本屆首個地方大會(懷俄明州各縣大會)。桑托勒姆贏得肯薩斯州和三個南部州分,但已難以追趕在3月所有選舉中贏得過半票數的羅姆尼。

4月10日,桑托勒姆終止競選,使羅姆尼成為唯一具有競爭力的候選人,他的對手中只剩下自稱「最後一個保守派」的金里奇依然未退選[29]。未幾,金里奇在4月25日透過發言人宣布將在5月1日退出[30]。在消息公布的同一天,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宣布羅姆尼成為預定獲提名人[31]。保羅從未正式宣布退選,但其競選活動在5月14日已終結。5月29日,德克薩斯州初選為羅姆尼錦上添花,此額外的155張代表人票讓他得到獲黨提名的足夠票數[32]

8月28日共和黨全國大會正式提名羅姆尼為代表該黨的總統候選人[33]。兩天後,羅姆尼在同一場合發表接受提名演說[34]

參選人

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照片

主要第三政黨候選人

自由意志黨 自由意志黨
總統候選人:加里·約翰遜,前新墨西哥州州長,前共和黨籍。
副總統候選人:詹姆士·P·格雷英語James P. Gray加利福尼亞州籍退休州立法院法官。
綠黨
總統候選人:吉爾·史坦麻薩諸塞州籍醫生。
副總統候選人:切瑞·洪卡拉英語Cheri Honkala賓夕法尼亞籍社會運動家。
憲法黨
總統候選人:維吉爾·古德英語Virgil Goode維吉尼亞州籍國會眾議員。
副總統候選人:吉姆·克萊默英語Jim Clymer賓夕法尼亞籍律師。
正義黨英語Justice Party (United States)
總統候選人:洛基·安德森英語Rocky Anderson,前猶他州鹽湖城市長。
副總統候選人:路易斯·J·羅德里格斯英語Luis J. Rodriguez加利福利亞州籍作家。

黨內大會

Thumb
夏洛特
夏洛特
坦帕
坦帕
納許維爾
納許維爾
拉斯維加斯
拉斯維加斯
巴爾的摩
巴爾的摩
2012年各黨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地點

選舉

本屆總統選舉的選舉日定於2012年11月6日,此前部分州分已在10月中旬至11月4日期間接受提早投票。選舉的整個流程大致如下:

  • 2012年11月6日——選舉日
  • 2012年12月17日——選舉人團正式選出新任總統及副總統。
  • 2013年1月3日——第113屆美國國會宣誓就職。
  • 2013年1月6日——參眾兩院聯合會議,正式點算選舉人票。
  • 2013年1月20日——當選人宣誓就任美國總統。
  • 2013年1月21日——就職典禮(1月20日是星期日而須延期舉行就職典禮,總統於1月20日會先在白宮舉行私人儀式宣誓就任)

結果

More information 候選人(政黨), 選舉人票 ...
候選人(政黨) 選舉人票 勝出州分* 民選得票 得票率
巴拉克·歐巴馬民主黨 332 26+DC 65,915,796 51.06%
米特·羅姆尼共和黨 206 24 60,933,500 47.19%
加里·約翰遜自由意志黨 0 0 1,275,715 0.99%
吉爾·斯泰因美國綠黨 0 0 468,824 0.36%
維吉爾.古德憲法黨 0 0 121,713 0.09%
羅西妮·巴爾和平與自由黨 0 0 67,356 0.05%
洛基·安德森正義黨 0 0 42,982 0.03%
其他 0 0 303,781 0.23%
合計   538 50+DC 129,099,912 100.00%
* 包括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Close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