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年英國政府籌組談判指的是2010年英國大選後的5月7日至12日間三個英國主要政黨的政治博弈事件。5月6日舉行的大選導致英國36年來首次出現懸浮議會,引發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組建首個聯合政府的一系列談判。
由戈登·布朗領導的工黨政府在大選中落敗,失去持有13年的執政權。由大衛·卡麥隆領導的反對黨保守黨贏得最多席次,但是未達到執政所需的多數。因此,兩黨的高層人士多次會晤尼克·克萊格領導的自由民主黨,以求與自由民主黨組建聯合政府。
作為第三大黨的領導人,尼克·克萊格曾宣布自由民主黨將會與獲得更多議會席次的黨派舉行會談。與保守黨舉行的一系列會議在大選結果出爐後不久就開始,即使在周末仍繼續舉行。但自由民主黨也與工黨舉行了會談,蘇格蘭民族黨表示願意與工黨和自由民主黨組成「彩虹聯合政府」,但戈登·布朗留任首相卻成為工黨與自由民主黨達成協議的障礙。
儘管布朗在5月10日宣布辭任工黨黨魁,但是工黨仍未能與自由民主黨達成協議;後者則於第二天與保守黨達成協議。布朗於5月11日傍晚辭去首相職務,而由大衛·卡麥隆領導的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當晚即上任。自由民主黨召集的國會黨團和執行機關聯席會議經過連夜討論並在12日凌晨以「絕大多數」批准了聯合協議,12日下午,兩黨共同發表了保守黨 - 自由民主黨聯合協議,將協議條款公之於眾。卡麥隆任首相,同時任命尼克·克萊格為副首相。
1997年大選,東尼·布萊爾領導的工黨擊敗約翰·梅傑領導的保守黨取得政權,結束保守黨18年執政。[1][2][3] 工黨以418個席次贏得壓倒性勝利,[4] 多數席次多達179個,[5] 並在2001年和2005年連續三次贏得大選。[6] 在布萊爾任期內,政府推出了許多廣受歡迎的政策,其中包括建立國家最低工資制度,減少醫院候診名單長度,以及將權力下放到蘇格蘭和威爾斯。[3] 布萊爾也在北愛爾蘭和平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3] 不過,他決定派遣英國軍隊參加2003年入侵伊拉克時遭到輿論反對,他甚至失去了本黨一些議員的支持。[7] 2007年6月布萊爾辭任首相,財政大臣布朗接任。[6] 布萊爾長達10年的首相任期正逢英國經濟繁榮,在經濟事務上有巨大權力的布朗被認為功不可沒,[3] 但布朗上任首相後不久即爆發全球經濟衰退,並貫穿其首相任期始終。[8] 雖然評論家認為布朗在經濟危機期間做出了一些出色的決策,例如向幾家陷入困境的英國銀行提供財政援助,但這種加大支出的財經政策導致英國國債大幅增加。[3][9][10] 布朗還被媒體批評為不擅處理人際關係。[7] 布朗任內的另一個重大事件是2009年英國國會開支醜聞,這嚴重打擊了政治人物在公眾中的信譽度。[3]
到2010年4月,2005年5月5日產生的第54屆國會五年任期已滿,按照憲政原則應舉行大選。2010年4月6日,布朗赴白金漢宮覲見女王陛下伊莉莎白二世要求其在4月12日解散國會,準備大選。布朗在唐寧街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大選將於5月6日舉行。[11] 布朗正式宣布這一決定後,國會進入清洗期。[6]
工黨謀求第四次贏得大選,並挽回1997年後尤其是2005年後失去的支持者,[12] 保守黨意圖奪回1997年被工黨奪去的執政權。[13] 自由民主黨人希望從兩個大黨處獲益,懸浮國會中取得權力平衡者的地位。[14] 經過在英國第一次舉行的三黨黨魁電視辯論後,所有人都不得不認真考慮勢頭迅猛的自由民主黨在未來政府中的角色問題了。[15][16] 經過三次電視辯論,卡麥隆和尼克·克萊格的表現受到觀眾認可,而布朗則差強人意。[17] 在大曼徹斯特羅奇代爾的競選活動中,一位名叫Gillian Duffy的65歲老人向布朗首相提出了福利和移民問題,活動結束後,布朗在將要乘車離開時私下稱Duffy為「偏執的女人」,[17][18] 而這些話都被布朗身上佩戴的尚未關閉的《天空新聞》的麥克風記錄下來並直播出去,布朗的公共形象受到打擊。[19]
大選前的民意調查顯示,自由民主黨人的受支持度在工黨和保守黨之間略有擺動,絕大多數民調預測的最終支持率為保守黨36%,工黨28%,自由民主黨27%左右。[20][21] 然而沒有下定最後決心的搖擺選民的數量之多對大選的不確定性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22][23] 還有一些地方性政黨和其他小黨如蘇格蘭民族黨、[24] 威爾斯黨、[25] 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26][27] 英國獨立黨、綠黨和英國國家黨對於本黨政治勢力拓張的努力也讓2010年英國大選充滿變數。[28][29][30]
大選於2010年5月6日(星期四)舉行,選民投票率由2005年的61%增至2010年的65%。[17] 市場調查機構GfK NOP和Ipsos MORI受BBC、天空新聞台、ITV新聞委託做全天候的出口民調在當晚10點鐘投票站關閉後發布。[31] 從全國130個投票站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可能出現一個懸浮國會,初步估計保守黨將贏得307個席次,但距單獨組閣所需的多數席次還差19個。[32][33] 這個差距後來被估計為21個。最初預計的結果為是保守黨307席,工黨為255席,自由民主黨為59席,其他黨派為29席,[32] 但這些數字後來因工黨的表現高於預期而做了微小調整。[34] 由於簡單多數制的選舉制度,前景普遍被看好的自由民主黨的席次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引起了人們的驚詫。[35] 5月7日早5時36分BBC發布出口民調顯示保守黨席次為306席,工黨262席,自由民主黨55席。[34]
5月7日上午9時41分,BBC正式確認了「懸浮國會」,因為保守黨已不可能獲得組建多數政府所需的席次數。[36] 雖然理論上組建多數政府需要326席,但實際只需要323席,因為奉行棄權政策的新芬黨的5位議員預計仍將拒絕參加下議院的任何活動。當時,保守黨已確認贏得290席,工黨247席,自由民主黨51席。[37][38] 大選最終結果為保守黨306席,工黨258席,自由民主黨57席。[39][40]
在英格蘭地區的全部532個席次中,保守黨獲得絕對優勢,比其他政黨獲得席次的總和還多61席,支持率則比工黨高5.6%。[41] 北約克郡瑟斯頓和莫爾頓選區的英國獨立黨候選人在選前突然過世,使該選區的投票改在5月27日。[42] 蘇格蘭地區全部59個席次的形勢與2005年大選的結果完全一致,工黨將2005年後補選失去的兩個席次重新贏回。[43][44] 工黨在蘇格蘭的支持率上升了2.5%,保守黨上升了0.9%,與工黨的差距減少到0.8%。保守黨只在蘇格蘭贏得一個席次,[45] 蘇格蘭民族黨希望將席次增加到20個的努力也未見成效。[43]
關於威爾斯地區席次的爭奪情況,保守黨從三個席次上升到八個,其中一個奪自自由民主黨,四個奪自工黨。威爾斯黨從工黨手中奪走阿豐選區,不過工黨仍然保有26席,是威爾斯最大政黨。[46] 北愛爾蘭地區有18個席次,兩個愛爾蘭民族主義政黨,新芬黨和社會民主工黨保住了自己的全部席次,聯合主義政黨阿爾斯特統一黨(與保守黨有選舉協定)失去了唯一的席次,而民主統一黨失去了一個席次。這樣民族主義政黨有8個席次,聯合主義政黨也有8個席次,北愛聯盟黨和支持聯合的無黨派人士各有一席。這是愛爾蘭分治以來,聯合主義政黨第一次未能獲得多數。[47]
這屆懸浮國會是1974年之後時隔36年再次出現的情況。[48] 當2010年5月7日沒有一個政黨能單獨組建多數政府的情況被確認後,三個主要政黨的黨魁發表聲明,尋求與其他政黨組建聯合政府。自由民主黨黨魁尼克·克萊格呼籲首相布朗和反對黨黨魁卡麥隆「以國事而不是以黨派利益為重」。然而,尼克·克萊格在選舉前即宣布與在下議院擁有最多席次的政黨展開談判。在自由民主黨總部外尼克·克萊格發表演講稱「現在的情況證明保守黨有能力以國事為重治國理政。」[49] 布朗首相則說他打算在確保「一個穩定、堅強和有原則的政府」方面發揮作用,並表示願意與尼克·克萊格和卡麥隆就如何達成這一目標而談判,他說:「我們看到沒有出現一次大選所常有的結果。」[50] 但不久後,卡麥隆舉行了新聞發布會,邀請自由民主人士就此談判,他說:「我想向自由民主黨提出一個巨大、公開、全面的提議。我希望我們能夠共同應對我國的重大問題 - 債務危機,深刻的社會問題,以及我們遭到破壞的政治體制。」[51]
根據憲政傳統和相關法律,當出現懸浮議會時,原首相布朗將留任首相直到新首相產生,這個過程會在5月25日新一屆國會開幕之前一直持續下去。根據布朗首相的指示,內閣秘書格斯·奧唐奈2010年初即準備了處理懸浮國會問題的實際操作技術。在確認沒有任何一個黨派得到絕對多數後,布朗授權奧唐奈開始這一進程。他派出四名公務員與各主要政黨聯絡,以協助談判。[52]
卡麥隆表露與自由民主黨談判的意願被英國廣播公司新聞政治編輯尼克·羅賓遜解讀為暗示自由民主黨議員可以成為內閣成員。[51] 5月7日下午,卡麥隆與尼克·克萊格通電話,英國廣播公司將這次通話報道為「非常有建設性」的對話。那天晚上,自由民主黨和保守黨的高級談判團隊之間的探索性談判已經開始了。自由民主黨談判團隊由內政事務發言人克里斯·休恩、尼克·克萊格的幕僚長丹尼·亞歷山大、前首席黨鞭安德魯·斯塔內爾、教育事務發言人大衛·勞斯組成,保守黨談判團隊成員為影子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影子外交大臣兼保守黨副黨魁威廉·海格、政策發展負責人奧利弗·萊特溫、卡麥隆的幕僚長愛德華·盧埃林。[51]
5月8日星期六的上午,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的談判全面展開。在威斯敏斯特英國海軍部大樓舉行的這次70分鐘的會議被雙方描述為「具有建設性和友好的」,第二天又舉行了一次會議。當晚的私人會議,是卡麥隆和尼克·克萊格一系列談判中的第一次。自由民主黨國會議員們此已前在史密斯廣場的地方政府協會總部大廈舉行會議,討論與保守黨的聯合談判。[53][54]
自由民主黨議員們關注的首要問題是英國選舉制度改革,他們希望在聯合協議中加上相關內容,因為自由民主黨的國會席次完全不能反映其受支持度。與此同時,在會場外聚集了來自政治行動主義社團38度的約1000名抗議者。在「現在要公平的投票」和「我們要和尼克·克萊格談談」的呼聲中,[54] 尼克·克萊格暫時離開會議出面會見抗議者,他表示:「推動政治改革是我從事政治的初衷之一」。會議結束後,自由民主黨談判代表大衛·勞斯表示,議員們一致通過了尼克·克萊格所主張的策略,即保守黨應該是聯合政府談判中的首選。尼克·克萊格還會見了黨務執行機關成員,他們也贊同尼克·克萊格的決定。[53][55]
2010年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65周年紀念日,英國舉行了慶祝活動。三黨的領導人共同出席了向白廳紀念碑敬獻花環的儀式,通常這只是首相的職責。[56] 儀式結束後,布朗回到自己在蘇格蘭的家中,但工黨仍然準備自由民主黨與保守黨談判破裂後與自由民主黨繼續談判。工黨否認了有關布朗和尼克·克萊格之間通過熱線電話交談的報道,而且稱內閣成員對布朗忠心耿耿,但工黨後座議員約翰·曼呼籲布朗在9月工黨年會前辭任黨黨魁,因為布朗如果繼續領導工黨將會「降低與自由民主黨達成聯盟協議的可能性。」[53]
5月9日星期日,自由民主黨和保守黨的高級談判代表在內閣辦公室談判了六小時,有意見稱其「很積極和有效」。威廉·海格在總結這次會談時說:「(我們)討論的領域包括政改、經濟問題、削減赤字、銀行改革、公民自由和環境問題,進展順利。我們同意,我們可能達成的任何聯合協議的中心部分將是經濟穩定和減少預算赤字,但我們還要各自向兩黨黨魁匯報。」[57]
在自由民主黨與保守黨談判的同時,布朗首相返回唐寧街並在外交部與尼克·克萊格舉行會晤。唐寧街發言人後來證實了這次會談,以及前一天晚上布朗和尼克·克萊格之間的電話會談,稱之為「友好的討論」。[57] 然而,前自由民主黨黨魁帕迪·阿什當發表了布朗-尼克·克萊格電話會談的不同看法,他告訴BBC,「戈登·布朗在與尼克·尼克·克萊格通話中態度惡劣粗野,語含威脅。」[58] 5月9日晚,尼克·克萊格和卡麥隆在威斯敏斯特舉行第二次面對面討論,時長45分鐘。[57]
儘管在關於新一屆政府的談判還未最終敲定之前,布朗內閣是事實上的看守內閣,但它還是處理了一些政治事務。[57][a] 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飛赴布魯塞爾參加歐洲財長峰會。布朗首相則在倫敦召集商務大臣彼得·曼德森、工黨副黨魁兼下議院黨魁哈莉特·哈曼、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艾德·米勒班以及前唐寧街通訊總監阿拉斯泰爾·坎貝爾開會。布朗還向黨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發了一封電子郵件,感謝他們在競選活動中的工作。他在信中總結說:「這幾天來,我們看到了幾周前認為不可能發生的情形,沒有政黨獲得組建多數政府的席次。我作為首相一直在尋求解決這個問題。」幾位資深工黨後座議員,包括喬治·豪沃思呼籲布朗下台。[57]
5月11日星期一,自由民主黨與保守黨談判了一整天,尼克·克萊格在與本黨議員見面時被敦促保證保守黨提出的價碼,同時議員也希望尼克·克萊格能與工黨繼續談判。同日,工黨和自由民主黨高級代表就討論組建聯盟,但其中一個障礙是戈登·布朗繼續擔任篩選職務。[60][61][62] 天下午5時,布朗宣布,他將在9月份辭去工黨黨魁。在聲明中,他表示自己打算「要求工黨開展黨魁選舉所需的準備工作。我希望在工黨年會召開前,新任黨黨魁能夠履職。我不會參加黨魁選舉,也不會支持任何候選人。」他還呼籲候選人們在聯盟談判完成後再宣布參選。在聲明公布之後,工黨和自由民主黨正式開始談判,但黨內有很多人認為,工黨—自由民主黨聯盟是不切實際,因為它仍然沒有組建多數政府所需要的326個席次,而只能以315席對戰保守黨的306個席次。工黨議員格拉漢姆·史特靈格說:「我認為這種數學講不通,數字加不起來。」[60] 然而,參加了與自由民主黨談判的交通大臣安德魯·阿多尼斯在談及工黨—自由民主黨談判的前景時寫道,戈登·布朗內閣成員之間的普遍共識是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之間的會談將陷入僵局。「一旦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的分歧到了無法進一步談判的程度,形勢就會對我們有利。」[58]
工黨就組建聯合政府向自由民主黨發出積極信號後,保守黨向自由民主黨提出將英國國會的選舉制度由簡單多數制改為排序複選制的提議。作為回應工黨方面也表示會引進排序複選制,並舉行公投來最終確定。這使尼克·克萊格決定與工黨談判,在聲明中,尼克·克萊格說,雖然他的黨在與保守黨方面的談判中取得進展,但他們並沒有「為整個議會達成全面的合作協議」,與工黨談判是「負責任的事」。[60]
蘇格蘭民族黨下院黨魁安格斯·羅伯森表示本黨議員願意加入一個由工黨領導,自由民主黨、威爾斯黨和其他小黨組成的「彩虹聯合政府」。[63][64] 據報在5月10日羅伯森與蘇格蘭民族黨首席黨鞭斯圖爾特·霍西和內閣辦公室官員在前一天晚上舉行了一次討論這種情況的會議。[63] 然而,工黨的國際發展大臣道格拉斯·亞歷山大說,他無法預見工黨與蘇格蘭民族黨聯合執政的情況,因為雙方有「根本性的差異」,[65] 他也明確表示,蘇格蘭民族黨沒有與工黨高級成員有過接觸。[65]
5月11日時,自由民主黨與工黨達成協議的希望已很渺茫了。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人間的談判繼續下去,[66] 在得出不能組建政府的結論之後,布朗當天晚上宣布辭任首相,[67] 同時也立即辭去工黨黨魁職務。然後,他和妻子及孩子們離開了唐寧街,乘車前往白金漢宮,向女王提出辭呈,並建議她邀請大衛·卡麥隆組建政府。[68][69] 女王接受布朗辭呈1小時後任命卡麥隆為首相,[70] 不久後,卡麥隆攜妻子莎曼珊·卡麥隆抵達唐寧街。[71] 在唐寧街10號外的首次講話中,卡麥隆宣布自己將組建二戰後英國首個聯合政府。他任命尼克·克萊格為副首相。[70] 當晚10時,卡麥隆與本黨議員在下院委員會廳舉行會晤,他受到的歡呼聲可從國會中央大廳聽聞。[72]
卡麥隆後來在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中訴說,他沒有料到自己成為首相,而且布朗辭職後,聯盟協議尚未完成。7月29日他題為《改變英國的五天》的演講中表示,當他去白金漢宮覲見女王時,聯合政府協議尚未定稿。根據傳統,君主只能邀請一位未來的首相組建政府,新政府的形式則由首相決定。[73] 威廉·海格證實卡麥隆前往白金漢宮時,聯盟協議還在完成和簽署過程中。[74]
2010年5月12日凌晨,自由民主黨組織國會黨團和執行機構聯席會議,宣布會議以「絕大多數」批准了這個協議,這宣告了卡麥隆將領導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當天晚些時候,雙方共同發布了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盟協議,明確了協議條款。[75][76][77] 卡麥隆隨後任命其第一次內閣的內閣成員,[78]保守黨的喬治·奧斯本任財政大臣,威廉·海格任外交大臣,奧利弗·萊特溫任內閣辦公室大臣;[78] 自由民主黨的丹尼·亞歷山大任蘇格蘭事務大臣,克里斯·休恩任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大衛·勞斯任財政部首席秘書。[78]
卡麥隆和尼克·克萊格於5月12日下午在唐寧街玫瑰花園舉行了第一次聯合新聞發布會,[79][80][81] 告訴記者,他們的政府的目的是「給我們國家所需的強大、穩定和果斷的領導力。」[82] 5月25日國會開幕大典舉行。[83] 6月2日星期三,卡麥隆第一次作為首相出席首相答問環節。[84]
工黨成為反對黨,[85] 哈莉特·哈曼在布朗辭職後代理黨黨魁。[86] 2010年5月18日,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宣布了黨魁選舉的細則。[87] 2010年9月25日,艾德·米勒班在年度全國大會上當選為新黨魁。[8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