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届足球世界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5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於1954年6月16日至7月4日在瑞士舉行。由於當年也是國際足總成立50周年,因此將主辦國定為國際足總總部所在地瑞士是一個很不錯的構想。在決賽中,西德以 3–2 擊敗匈牙利,奪得了該國的首個世界盃冠軍,同樣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重要錦標,也因興奮劑問題備受爭議。
Championnat du Monde de Football 1954 Campionato mondiale di calcio 1954 Campiunadis mundials da ballape 1954 | |
---|---|
賽事資料 | |
屆數 | 第 5 屆 |
主辦國 | 瑞士 |
比賽日期 | 6月16日–7月4日 |
參賽隊數 | 16 隊(來自4個大洲) |
球場 | 6 個(位於6個城市) |
衛冕球隊 | 烏拉圭 |
最終成績 | |
冠軍 | 西德(第 1 次奪冠) |
亞軍 | 匈牙利 |
季軍 | 奧地利 |
殿軍 | 烏拉圭 |
賽事統計 | |
比賽場數 | 26 場 |
總進球數 | 140 球(場均 5.38 球) |
入場人數 | 768,607 人(場均 29,562 人) |
神射手 | 科奇什·尚多爾(11 球) |
本屆比賽首次採用電視報道,而且也特地發行了紀念幣。另外,還採用了一套新的種子隊伍系統,即各組中國際排名最高的兩支隊伍與排名最低的兩支隊伍各自無需在分組賽中對戰。16支進入決賽階段的球隊,被分成4組。每個小組積分前2名的球隊將進入8強賽,但比較獨特的是,在分組賽中如果打成平手也需要進行延長賽。最後,瑞士在一次重賽中以4–1擊敗了義大利,而西德隊也以7–2狂勝土耳其。
八強賽中,匈牙利隊以4–2戰勝了巴西,但是這場比賽最為出名的還是它的暴力性,在比賽中兩隊共被罰下3人,之後在球員更衣室內兩隊球員再次大打出手,這便是足球史上惡名昭彰的「伯恩之戰」。同時,兩屆冠軍得主烏拉圭用4–2的比分將英格蘭淘汰出局。而西德隊以2–0戰勝了南斯拉夫,奧地利也在世界盃史上進球數最多的一場比賽中,以 7–5 淘汰了東道主瑞士隊。
準決賽中,儘管西德隊以6–1大勝奧地利,然而最經典的比賽還是匈牙利烏拉圭之戰。烏拉圭在這場比賽前從未在世界盃上輸過一場比賽,開場之後,匈牙利首先以1–0領先,但是到了終場結束前,兩隊戰成2–2平。打破僵局的英雄是匈牙利人高施斯,他接連的兩個進球把老牌勁旅烏拉圭隊擋在了決賽的門外。之後烏拉圭又被奧地利打敗,僅獲得第四名的成績。
1954年7月4日,伯恩的雲度夫(Wankdorf)體育場的6萬觀眾見證了世界盃有史以來最大的冷門之一。兩隊在首輪比賽中就已交過手,當時匈牙利以8–3大勝西德。偉大的匈牙利球員普斯卡斯抱病上場,但他僅在6分鐘內就使匈牙利領先,兩分鐘後蘇坦的進球似乎顯示著這支賽前的大熱門將會順利地奪得桂冠。
然而中場前西德隊的拉恩的兩個進球開始讓比賽發生了逆轉。下半場拉恩攻入了第二個進球,而普什卡什在終場前兩分鐘踢入的進球被判無效。憤怒的匈牙利隊只能在終場哨聲響起時,眼看著雷米金盃和世界盃冠軍榮譽歸入德國人的懷抱。當拉恩踢入制勝一球時,德國著名評論員施麼文在沉默了8秒鐘之後,喊出了:「德國隊進球!德國隊3–2領先!我就是個瘋子!我就是個狂人!」,這是德國最經典的一句評論語。這場比賽也被稱為「伯恩的奇蹟」,2003年德國導演拍攝了同名電影敘述當年西德在世界盃決賽的爆冷逆轉獲勝。
神射手高施斯的11個進球不僅讓他獲得了金靴獎,而且也超過了舊紀錄3球之多。
伯恩 | 巴塞爾 | ||
---|---|---|---|
范可多夫體育場 (已重建) |
聖雅各布公園球場 | ||
46°57′46″N 7°27′54″E | 47°32′29″N 7°37′12″E | ||
容納人數:64,600 | 容納人數:54,800 | ||
日內瓦 | 盧加諾 | 蘇黎世 | 洛桑 |
夏米爾體育場 | 科爾納雷多體育場 | 哈特姆體育場 | 邦泰斯奧林匹克球場 (已重建) |
46°12′32.76″N 6°7′5.52″E | 46°01′25″N 8°57′42″E | 47°23′35″N 8°30′17″E | 46°32′00″N 006°37′27″E |
容納人數:35,997 | 容納人數:35,800 | 容納人數:34,800 | 容納人數:50,300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