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詳(523年—564年),字文幾,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長興)人[1],南北朝南梁官員,南陳宗室、官員[2][3]。
陳詳是陳武帝陳霸先的從孫,他年少出家為僧侶,善於書記,言談清雅。陳霸先討伐侯景徵召他還俗,配備兵馬,跟隨平定江陵。之後陳霸先討伐杜龕,陳詳分別取下安吉、原鄉和故鄣三縣,平定杜龕後就以功勳獲授散騎侍郎、假節、雄信將軍、青州刺史,又割故鄣縣和廣德縣析置廣梁郡,任命他為太守。陳武帝建立陳朝後,改廣梁郡為陳留郡,陳詳亦出任為陳留太守。永定二年(558年)獲封遂興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同年除授明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2][3][4]。
永定三年(559年),陳詳跟從侯安都在宮亭湖擊敗王琳部將常眾愛。陳文帝繼位,他轉任宣城太守,仍為雄信將軍。王琳據守柵口,陳詳陪同吳明徹襲擊湓城虜取王琳家屬,但失敗,因此經由南湖和鄱陽步道回歸。王琳被平定,他和吳明徹並無功勞。天嘉元年(560年),陳詳按例增加食邑到一千五百戶,仍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右衛將軍。天嘉三年(562年)出任假節、都督吳州諸軍事、仁威將軍、吳州刺史[3][5]。
周迪割據臨川起兵,陳詳自吳州突襲周迪的濡城別營,俘虜他的妻子,周迪敗走後陳詳就回歸本鎮。天嘉五年(564年),周迪再次由臨川發兵,朝廷下令他擔任為都督,率水兵步兵討伐。陳軍至南城與周迪軍隊相遇,陳軍戰敗,陳詳也戰死,虛歲四十二。因為他所統部下行軍沒有紀律,朝廷決定不贈諡,子陳正理嗣爵[3][6]。
陳正理官至湘州助防,與岳陽王陳叔慎一並斬首[7]。
《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陳詳字文幾,少出家為桑門。善書記,談論清雅。高祖討侯景,召詳,令反初服,配以兵馬,從定京邑。高祖東征杜龕,詳別下安吉、原鄉、故鄣三縣。龕平,以功授散騎侍郎、假節、雄信將軍、青州刺史,資割故鄣、廣德置廣梁郡,以詳為太守。高祖踐祚,改廣梁為陳留,又以為陳留太守。永定二年,封遂興縣侯,食邑五百戶。其年除明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五》:遂興侯詳字文幾,少出家為沙門。善書記,談論清雅。武帝討侯景,召令還俗,配以兵馬,從定建鄴。永定二年,封遂興縣侯。天嘉三年,累遷吳州刺史。五年,討周迪,戰敗,死之。以所統失律,無贈諡。子正理嗣。
《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高祖踐祚,詔曰:「維城宗子,實固有周,盤石懿親,用隆大漢,故會盟則異姓為後,啟土則非劉勿王,所以糾合枝幹,廣樹蕃屏,前王懋典,列代恆規。從子持節、員外散騎常侍、明威將軍、雍州刺史、監南徐州擬,持節、通直散騎侍郎、貞威將軍、北徐州刺史褒,從子晃、炅,從孫假節、員外散騎常侍、明威將軍訬,假節、信威將軍、北徐州刺史吉陽縣開國侯諠,假節、通直散騎侍郎、信武將軍祏,假節、散騎侍郎、雄信將軍、青州刺史、廣梁太守詳,貞威將軍、通直散騎侍郎慧紀,從孫敬雅、敬泰,並枝戚密近,劬勞王室,宜列河山,以光利建。擬可永脩縣開國侯,褒鍾陵縣開國侯,晃建城縣開國侯,炅上饒縣開國侯,訬虔化縣開國侯,諠仍前封,祏豫章縣開國侯,詳遂興縣開國侯,慧紀宜黃縣開國侯,敬雅寧都縣開國侯,敬泰平固縣開國侯,各邑五百戶。」
《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三年,隨侯安都破王琳將常眾愛於宮亭湖。世祖嗣位,除宣城太守,將軍如故。王琳下據柵口,詳隨吳明徹襲湓城,取琳家口,不克,因入南湖,自鄱陽步道而歸。琳平,詳與明徹並無功。天嘉元年,隨例增邑並前一千五百戶。仍除通直散騎常侍,兼右衛將軍。三年,出為假節、都督吳州諸軍事、仁威將軍、吳州刺史。
《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周迪據臨川舉兵,詳自州從他道襲迪於濡城別營,獲其妻子。迪敗走,詳還復本鎮。五年,周迪復出臨川,乃以詳為都督,率水步討迪。軍至南城,與賊相遇,戰敗,死之,時年四十二。以所統失律,無贈諡。子正理嗣。
《陳書》卷28:叔慎乃置酒會文武僚吏,酒酣,叔慎歎曰「君臣之義,盡於此乎!」長史謝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興侯正理在坐,乃起曰:「主辱臣死,諸君獨非陳國之臣乎?今天下有難,實是致命之秋也。縱其無成,猶見臣節,青門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機,不可猶豫,後應者斬。」眾咸許諾,乃刑牲結盟。仍遣人詐奉降書於龐暉,暉信之,剋期而入,叔慎伏甲待之。暉令數百人屯於城門,自將左右數十人入於廳事,俄而伏兵發,縛暉以徇,盡擒其黨,皆斬之。叔慎坐於射堂,招合士眾,數日之中,兵至五千人。衡陽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鄔居業,皆請赴難。未至,隋遣中牟公薛冑為湘州刺史,聞龐暉死,乃益請兵,隋又遣行軍總管劉仁恩救之。未至,薛冑兵次鵝羊山,叔慎遣正理及樊通等拒之,因大合戰,自旦至於日昃,隋軍迭息迭戰,而正理兵少不敵,於是大敗。冑乘勝入城,生擒叔慎。是時,鄔居業率其眾自武州來赴,出橫橋江,聞叔慎敗績,乃頓於新康口。隋總管劉仁恩兵亦至橫橋,據水置營,相持信宿,因合戰,居業又敗。仁恩虜叔慎、正理、居業及其黨與十餘人,秦王斬之於漢口。叔慎時年十八。
- 《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
- 《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