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栓衚衕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一條衚衕,地處西長安街地區西南部,南北走向,南起宣武門東大街,北至西舊帘子衚衕。全長385公尺,均寬3公尺。[1]
在明代順天府宛平縣知縣沈榜所著的《宛署雜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書中曾稱之為小雙馬樁衚衕。[2]
在清代乾隆年間繪製的《乾隆京城全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被稱為拴馬樁衚衕。[3] 《志稿》記為西栓馬柱,是為了區別上述栓馬樁而加「西」字。(注: 在許多記錄(西)拴馬樁衚衕的文字中, "拴"字也多被寫做木字旁的"栓") [4]
1900年6月14日,義和團民眾縱火焚燒了順承門(今宣武門)內天主教堂及四周民房三百多間,並燒死了一些教民。緊接著,又縱火焚燒西拴馬樁、油房衚衕、燈籠衚衕、松樹衚衕教民住房數百間。[5]
1925年6月8日,在「五卅運動」中,北京工界與中國共產黨較早有聯繫的印刷工人在順城街西拴馬樁召開代表會議,決定組織「北京工界雪恥會」。[6]
1965年,西拴馬樁更名西栓衚衕。[1] 衚衕住戶門牌號從1號到38號。[7]
2004年後西栓衚衕和所屬未英社區轄區內其他幾條衚衕被陸續拆遷。[7]
緊鄰西栓衚衕南口西側的前門西大街137號曾為原天主教聖母會法文學校舊址即後來建立的北京市第三十二中學(1995年撤銷後改為北京市外事服務職業高中)。衚衕南口東側是順城街第一小學和剛家大院。衚衕西側還與北京市雕漆工廠舊址相鄰。[8] 衚衕靠近北口與東西走向的惜水衚衕相連。[9]
王法勤
曾在民國時期任國民黨要員的王法勤的公館位於當時的西拴馬樁。[10]
劉錦堂 (又名王悅之-王法勤義子)
劉錦堂是台灣中部人,1894年生於台中,在故鄉公學校畢業後,考進台北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科。在校成績卓越,尤以美術方面更為突出,得以美術資優生資格,獲得公費赴日繼續深造。1915年劉錦堂到達東京,先進川端畫學校訓習素描,再考進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受到藤島武二等名師指導。1920年夏季,劉錦堂尚未畢業就專程從日本搭船至上海,為的是想晉見大革命家孫中山,希望追隨他。據劉錦堂兒子的追憶: 但他未能如願,接見他的是另一位老同盟會員,國民黨中委王法勤。可以說,這次會見對他的未來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的一腔愛國熱情和少年英銳之氣,深得王法勤喜愛。經人提議,他被王法勤收為義子,從此改名為王悅之。王法勤對這位新收認的義子真心關懷,不忍王悅之陷入險惡的政途,遂勸他返回原路繼續完成東京美校的學業,並決心在他往後的藝途上予以扶助。1921年,王悅之從東京美校畢業後即來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攻讀中國文學,並得結識了李大釗、劉半農及章士釗等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物。同時還擔任國立北京美術學校的教授。1937年因患闌尾炎繼而引發腹膜炎病逝於北平。[11] 王悅之在京期間曾居住於王法勤在西拴馬樁的王公館直至1923年1月婚後搬出,在高岔拉衚衕租屋,後遷居西城平安里。[10][12]
石評梅
中國近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評梅曾在北京西拴馬樁八號-她的一位師大女同學唐家居住。[13][14]
楊天石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代史史學家,被譽為中國大陸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楊天石上世紀60年代在北京和平門外的北京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教書時曾住在宣武門內的西拴馬樁。[15]
曾朝萬
北京雕漆工藝的第四代傳人,曾任北京市雕漆廠總工藝師的曾朝萬曾住在衚衕9號院。
馮國璋的女兒
衚衕7號院曾經住有馮國璋的女兒,院門上曾掛有「功臣之家」的匾額。
北京宗教哲學研究社
民國25年(1936年)3月在西拴馬樁二十四號成立了北京宗教哲學研究社,會員約一百二十人。其制度設社長一人,研究哲學並辦理精神治療。王雅之被推薦主持教務。[16][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