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1716-179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7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1][2],清代詩人、文學家、散文家、美食家。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約三十八歲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官至縣令,追贈二品奉政大夫。
![]() |
此頁面之真實性有待商榷,其部分或全部內容可能屬於惡作劇,或含有需要改正的錯誤。 |
生平
袁枚家貧,父親袁濱以四處擔任幕賓為生,母親章氏女紅持家,袁枚發憤苦讀。
袁枚出生於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二日(1716年3月25日),雍正六年(1728年)中秀才,進入縣學,鄉里視為神童,「少聰穎,年十二能文,嘗作《高帝》、《郭巨》二論,莫不異之」[3]。十五歲補增廣生,十八歲經浙江總督程元章推薦,進入萬松書院學習。十九歲得浙江學政帥念祖賞識,撥為優等。
乾隆元年(1736年)因長相俊秀,文筆優美,受廣西巡撫金鉷推薦應博學鴻儒科考試,「乾隆元年,先生游廣西,省其叔父於巡撫金公幕,金公奇其狀貌,命為詩,下筆千言,遂大為讚歎。」年僅二十歲,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故未錄取。乾隆三年(1738年)中式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聯捷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學士史貽直翻閱其文,辭采豐美,論調凌厲,讚為「當世之賈誼」。
袁枚的文名極佳,翰林散館,外派為知縣,曾令溧水、江浦、沭陽等縣[4]。乾隆十年(1745年)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知縣[5]。兩江總督尹繼善稱讚他:「可謂宰相必用讀書人矣!」[6]
袁枚三十八歲即厭惡官場生活,休官養親,不復為官,於金陵小倉山築「隨園」恬淡自居,蒐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度過五十年。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誕,當不受文人之厄。」遊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旅居揚州的徽州棠樾鹽商鮑志道也是他的好友之一,慷慨資助他出版詩集,又捐助其妹袁機的喪事費用。
八年任官,頗儲俸祿,加上文名在外,時常為各地富豪、世族寫跋撰序、作墓誌銘,潤筆所得甚多,致仕後藉以投資,理財有道,盛置田產,招募大量佃農,蓄積數萬兩銀,以財自娛,但為人仗義疏財,在好友程晉芳死時,焚毀程晉芳所欠白銀五千兩的借據,不但不向其親人索討,還拿了一筆錢餽贈程晉芳的遺孤[7]。晚年逝世時,留下了「田產萬金,餘銀兩萬」,交付經營,以餘息供家族後人讀書營生。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7年1月3日)袁枚逝世,享壽八十歲。
文學

袁枚擅長詩、賦、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朝為詩壇盟主,與張問陶、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亦與協辦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人稱「南袁北紀」。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志怪小說,著有《小倉山房文集》(杭世駿、蔣士銓序)、《小倉山房詩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祭妹文》等。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一思想,他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天亦不能做主,而況於人乎?」
袁枚以詩名聞當世,創作講求性情個性,提倡「性靈說」,反對清初以來擬古和形式主義的流弊,使詩壇風氣為之一新,與蔣士銓、趙翼並稱「江右三大家」,文筆又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駢散皆通,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文章通發性情,兼取六朝駢儷,「駢散合一」,較桐城派通達,亦提倡女性文學。
下為其代表作《所見》。
“ |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 |
《寒夜》
“ |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盡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
” |
又如《馬嵬四首.其四》
“ |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
” |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
袁枚收錄了許多鬼故事,以簡潔明暸的筆法,寫成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兩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對方。
袁枚也是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文中提及其個人對飲食的研究與見解,袁枚亦不乏在文中展現對食物的好惡。
如《隨園食單》中的文章〈戒火鍋〉及呈現其對火鍋文化興盛的不滿。
“ | 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菜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於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 | ” |
家族
先世世居寧波府慈谿縣,六世祖袁茂英,明萬曆進士,官至布政使。
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識,《如皋縣誌》、《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袁機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卒,袁枚八年後寫有〈祭妹文〉[8]。
正室王氏無子,收繼袁枚姪子袁通為子。
側室陶姬,生一女。
袁枚六十餘歲時,側室鍾氏生子,袁枚賦詩曰:「六十生兒太覺遲,即將遲字喚吾兒。」,取名袁遲。袁遲(1779-1828),字真來,知名畫家,著有《畫林新詠》等,袁遲生有三子。
墓葬
袁枚在小倉山築隨園,題其室曰「小倉山房」,著《小倉山房文集》[9]。其墓亦坐落於此,碑文「皇清誥授奉政大夫顯考袁簡齋之墓」為姚鼐所撰[10],民國時尚存[11][12],但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壞,僅殘留碑址。1974年3月18日修建五台山體育館時,袁枚墓被全面清理。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