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式血灑(英語:Heroic bloodshed)指一電影類型,源自香港電影,環繞著程式化的動作片段和手足情、榮譽及暴力等共同主題的動作片。其他普遍的題材還有主角的贖罪或解脫。「英雄式血灑」一詞由英國粉絲雜誌編輯里克·貝克(Rick Baker)在1980年代後期鑄造,特指導演吳宇森和林嶺東的風格。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4年4月28日) |
在英雄式血灑電影裏,感傷的情節與芭蕾舞般的暴力交織。影片裏的動作是有韻律性和雜技性的,而故事一般與刺客或其他合約殺手有關。導演吳宇森和周潤發和張國榮等演員使得這類型電影流行。
美國市場
吳宇森進軍美國市場後製作了幾部英雄式血灑電影。他首先拍攝了《變臉》,一部由尼可拉斯·凱吉和尊·德拉瓦特主演,評論好壞參半的影片。吳也導演了《不可能的任務2》,是布賴恩·德帕爾馬導演的《不可能的任務》的續集。很多人批評吳的美國電影製作差劣,這可能是由於對吳的導演和動作編排所作出的限制的影響[來源請求]。
英雄式血灑影片
- 英雄本色 (1986)
- 英雄本色II (1987)
- 龍虎風雲 (1987)
- 喋血雙雄 (1989)
- 頭號目標 (1990)
- 辣手神探 (1992)
- 和平飯店 (1995)
- 鎗火 (1999)
- 全職殺手 (2001)
- 無間道 (2002)
- 無間道II (2003)
- 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2003)
- PTU (2003)
- 三岔口 (2005)
- 猛龍 (2005)
- 放·逐 (2006)
- 男兒本色 (2007)
- 証人 (2008)
- 復仇 (2009,法港合作)
- 毒戰 (2012,中港合作)
- 大上海 (2012)
- 寒戰 (2012)
- 風暴 (2013)
- 迷城 (2015)
- 三人行(2016)
- 追捕 (2017)
- 人中之龍 劇場版 (2007)
細節
- 這些電影裏的主角多是懐好意的罪犯,通常是三合會成員、職業刺客或有嚴格道德標準的匪徒。這有時導致他倆背叛雇主和拯救受害人;又或是有良知的、不腐敗的、無情的警察或警方臥底。
- 手槍和衝鋒槍經常被英雄使用,因爲它們沒有累贅,令使用者行動更迅速。它們常被一手一支地使用。
- 「Mook」是小人物,多數是壞人,很容易便送命。他們的槍法差勁,存在衹爲增加英雄的擊殺數目。Mook使用品種最多樣化的武器,由刀子、步槍到火箭炮以至摩托車。
- 刺客有時在謀殺後留下標志(「名片」),例如花、彈殻、摺紙、相片、紙牌等。
- 這些電影裏的英雄身手極爲敏捷,能於拼搏時作出多種橫翻筋斗、飛檐走壁、打滾、俯衝、滑降、凌空翻筋斗和下跌,令他們駁火中有如同芭蕾舞般的優美動作。
- 鴿子慣例出現在吳宇森的電影裏,象徵著靈魂的純潔。它們在《喋血雙雄》、《辣手神探》、《終極標靶》、《變臉》和《不可能的任務2》中尤爲明顯。
- 一些史詩式的現代戰爭片(以二戰和冷戰為背景),在槍林彈雨中,大部分正派軍人角色會短時間內壯烈犧牲,而有些就會與繼續與壞人戰鬥中戰勝敵軍後死亡,所以能夠在生的正派軍人角色會減少。
- 邪惡幫派的老大常被描述爲幾近刀槍不入,直到他們殺死主角的一刻,然後某個其他角色便會介入,給予老大應有的懲罰。
- 主要的壞人在最後決鬥時常常穿著白色衣服,以突出從子彈傷口流出的血。
- 一般而言,英雄式血灑電影的主角在最後要麼死亡、被警察逮捕或是嚴重殘疾,以悲觀或悲劇收場。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英雄式血灑的藝術(英文)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