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德國志願軍或反共準軍事部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由軍團(德語:Freikorps,意為民兵)是德國和其他歐洲的非正規軍事志願部隊或準軍事部隊,存在於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他們實際上是作為僱傭軍或私人軍事公司進行戰鬥,無論其國籍如何。在德語國家,第一個所謂的自由軍團(Freikorps,Freie Regimenter)於18世紀由當地誌願者、敵方叛徒和逃兵組成。這些部隊有時裝備奇特,充當步兵和騎兵;有時只有一個連的兵力,有時甚至有數千人的編隊。還有各種混合陣型或者軍團。普魯士的馮·克萊斯特自由軍團包括步兵、獵兵、龍騎兵和驃騎兵。法國薩克斯志願軍由烏蘭和龍騎兵組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和1918-19年德國革命期間,主要由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軍人組成的自由軍團被組成為準軍事民兵。 他們表面上是為了代表政府而聚集起來,對抗試圖推翻魏瑪共和國的德國共產黨人。然而許多自由軍團在很大程度上也鄙視共和國,並參與暗殺其支持者,後來幫助納粹掌權。
首批自由軍團是在七年戰爭中由腓特烈二世招募。其他後起之例包括拿破崙戰爭中,普魯士將領路德維希·阿道夫·威廉·馮·呂措對抗法軍的呂措志願軍。自由軍一般被正規軍認為不太可靠,因此通常只作為哨兵及執行小型任務。
然而該德語詞語之義隨後有所變化。1918年後,自由軍團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軍隊退出戰場後組成之準軍事組織。它是威瑪時代半軍事組織之一。很多德國戰場老手有感與文官政府脫節,故此加入軍團以求在該軍事單位尋找安穩生活。也有其他軍人不滿戰敗,故想一起打倒共產黨的起義或報復(詳見刀刺在背傳說)。在獲得國防部長古斯塔夫·諾斯克大力支持下,軍團鎮壓共產黨起事,包括於1919年1月15日謀殺卡爾·李卜克內西與羅莎·盧森堡。軍團也在同年推翻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某些軍團成員於波羅的海、西里西亞與蘇聯作戰,有時候甚至能戰勝正規軍。軍團在1920年被正式解散。某些軍團成員其後於該年3月發動卡普政變,但以失敗收場。部分軍團成員為後起之納粹黨要員,包括衝鋒隊首領恩斯特·羅姆和納粹黨副元首魯道夫·赫斯。
1920年,阿道夫·希特勒方才開始其政治事業,僅是加入名不經傳之德意志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後來的納粹黨)。多數自由軍團成員於納粹時代期間僅為局外人。因此軍團老手一直有爭議之話題即為:「我們與共產黨戰鬥時,當時希特勒究竟在哪兒?」。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