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泰洛隕石坑(Vitello)是月球正面西南位於濕海南部邊沿上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早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中世紀波蘭學者威特羅(Witelon,1220年-1280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Quick Facts 維泰洛隕石坑, 緯度 ...
維泰洛隕石坑
Thumb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30.42°S
經度37.55°W
直徑42.5公里
深度1.7公里
余經日出時37°
命名來源威特羅
Close

描述

Thumb
維泰洛隕石坑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Thumb
維泰洛隕石坑的中央峰區域,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50厘米/像素照片。
Thumb
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的中央峰西部區域特定,顯示了分布在表面上的巨大岩石。
Thumb
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從中央峰滾落的巨岩

該隕坑的西側緊靠被熔岩淹沒的李隕石坑、西北毗鄰多佩爾邁爾環形山皮瑟隕石坑敦桑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側、東南偏東坐落了拉姆斯登環形山勒波特隕石坑、而它的西南則是克勞修斯隕石坑。此外,該隕石坑北臨濕海、東接疫沼、西南坐落了秀麗湖,周邊一些其它重要月表特徵還包括位於西北的西帕路斯月溪、開爾文斷崖開爾文岬以及西南方縱橫交織的拉姆斯登月溪[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30.42°S 37.55°W / -30.42; -37.55,直徑42.5公里[3],深度1.7公里[4]

維泰洛隕石坑保存完好,坑壁邊沿尖峭、清晰,西側邊緣呈圓形狀,而東側因撞擊侵蝕而有所變形。隕坑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050米[1],內部容積約1300公里3[1]。坑底表面崎嶇不平,中心處矗立著一群中央山丘,偏東帶有一座更小的同心環坑,環中央丘群分布有一圈網狀交織的月溪,一道低矮的山脊從西北壁延伸進月海,靠西北還有坐落了一座醒目的碗狀小隕坑。

該隕坑曾一度被認為是一座火山臼而非撞擊坑,在《岩石月球上》一書中,前美國地質調查局月球地質學家唐·愛德華·威廉斯描述:它"是一處已破碎、且被幽暗堆積物所覆蓋和環繞的"薩里-肖特丘"紅外熱點[5]。如果月球上真的存在火山臼的話,那就一定就是它"。然而,月球軌道器5號所拍攝的高解析度坑內圖像以及地質學家們注意到其破碎處蓋滿了能導致紅外導常的巨礫,火山熱能也無法逸出維泰洛隕石坑。威廉斯推斷"...如果它是一座火山臼,其活動在很久以前就已停止了"[6]。火山臼這一假說顯然不能成立。

隕坑截面圖

Thumb

該圖展示了隕石坑不同方向上的截面[7],縱向坐標軸(Y軸)單位為英尺,右上方圖顯示的比例尺為米。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維泰洛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的中心點旁。

Thumb
LAC-93、LAC-110和LAC-111拼接圖.
More information 維泰洛, 緯度 ...
維泰洛 緯度 經度 直徑
A 34.1° S 41.9° W 21 公里
B 31.1° S 35.4° W 11 公里
C 32.4° S 42.5° W 14 公里
D 33.2° S 41.0° W 18 公里
E 29.2° S 35.8° W 7 公里
G 32.3° S 37.6° W 10 公里
H 32.8° S 43.0° W 12 公里
K 31.9° S 37.6° W 13 公里
L 31.6° S 35.3° W 7 公里
M 32.4° S 36.0° W 7 公里
N 32.1° S 36.1° W 5 公里
P 31.2° S 38.4° W 9 公里
R 33.0° S 37.0° W 3 公里
S 30.8° S 35.2° W 6 公里
T 33.8° S 39.6° W 9 公里
X 32.2° S 40.6° W 8 公里
Close
  • 衛星坑"維泰洛 A"和"維泰洛 D"被月球及行星觀測者協會(ALPO)列入《內側壁坡帶有幽暗條紋的撞擊坑列表》[8]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