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聖亞納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梵蒂岡聖亞納堂map

梵蒂岡聖亞納堂 (義大利語Sant'Anna in Vaticano), 又名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堂Sant'Anna de' Parafrenieri),是梵蒂岡城羅馬天主教堂區教堂,供奉聖亞納。該堂由梵蒂岡城副主教管理,位於聖亞納門(Porta Sant'Anna)旁邊,緊鄰梵蒂岡城國與義大利之間的國際邊境線。[3][4]

Quick Facts 梵蒂岡聖亞納堂, 基本資訊 ...
梵蒂岡聖亞納堂
Sant'Anna de' Parafrenieri
Thumb
基本資訊
位置梵蒂岡城
座標41°54′15″N 012°27′27″E
宗教羅馬天主教
祝聖1583
領導P. Bruno Silvestrini[1]
官方網站www.santanna.va
建築詳情
建築師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 賈科莫·巴羅齊·達·維尼奧拉[2]
建築類型教堂
建築風格巴洛克
奠基1565
竣工1775
詳細規格
正立面朝向S
長度28公尺(92英尺)
寬度12公尺(39英尺)
最高高度20公尺(66英尺)
地圖
Thumb
梵蒂岡聖亞納堂
在梵蒂岡城的位置
Thumb
Close

該堂由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會(Venerabile Arciconfraternita di Sant'Anna de Parafrenieri)出資修建。建築師賈科莫·巴羅齊·達·維尼奧拉在設計弗拉米尼亞大道聖安德肋堂(Sant'Andrea in Via Flaminia)以及該堂時,首次將橢圓形平面引入教堂設計。他首創的這種設計對於後來的巴洛克建築頗具影響力[5]

歷史

1565年11月20日,教宗庇護四世授權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會在宗座宮附近,建造一座供奉聖亞納的教堂[6]。建造工程於同年開始,由文藝復興建築師賈科莫·巴羅齊·達·維尼奧拉(Giacomo Barozzi da Vignola)設計。[2][7] 它是羅馬最早的橢圓形平面的教堂之一。根據歷史學家大衛·沃特金的研究,維尼奧拉在設計弗拉米尼亞大道聖安德肋堂以及梵蒂岡聖亞納堂時,首次將橢圓形平面引入教堂設計。他首創的這種設計對於後來的巴洛克建築頗具影響力[5]

該堂的建堂工程順利啟動後,隨後的建設放慢了速度,因為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會遇到了財政困難。1573年維尼奧拉去世後,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會付了一筆款,教堂才由維尼奧拉的兒子賈辛托·巴羅齊(Giacinto Barozzi)完成。[6] 1583年,教堂有了臨時屋頂,舉行了祝聖儀式。

後來依附於橢圓形教堂而修建的立面,是由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設計,預示了納沃納廣場聖依搦斯殉道堂(Sant'Agnese in Agone)的立面,in 試圖用五塊板來調和兩座鐘樓。[8] 立面由亞歷山德羅·斯佩基(Alessandro Specchi)完成於1700 年至 1721年,而穹頂最終建於1763年,在 1775 年完成.[6]

Thumb

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會在聖亞納堂短暫地展示了1603年委託卡拉瓦喬完成的聖人畫作。《聖母子與聖亞納》畫於1605-1606年,是為聖伯多祿大殿的教宗御座轎夫的祭壇而創作。後來,它出售給了希皮奧內·博爾蓋塞樞機,現在掛在博爾蓋塞美術館的博物館裡。

該堂長期屬於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會,直到1929年拉特朗條約簽訂,新建立梵蒂岡城國為止。1929年5月30日,教宗庇護十一世宣布將該堂改為堂區教堂,並將新堂區的牧靈工作委託給奧斯定會[9]

作為交換,教宗庇護十一世又將 聖加大肋納堂(Santa Caterina della Rota)交給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會 .[10]

內部

根據維尼奧拉的設計,教堂內部呈橢圓形,兩側有8個小堂。主入口位於橢圓主軸的一端。次軸線則結束於兩個小堂。

四扇門的上方都有三角楣飾,用科林斯石柱框住,分布在正祭台和兩側小堂之間。在兩個主軸的末端,有四個巨大的拱門,勾勒出入口區域、祭壇和兩座小堂。正祭台前是一個四個拱門包圍的廣場,作為教堂橢圓形部分的對比。

圓頂本身位於一個底座上,有三條帶框,在底座上開了八扇窗戶。在穹頂的頂部開有天窗,這是正祭台上方唯一的自然光源。在圓圈中。它裝飾著鴿子,象徵聖靈, 從這裡散發出金色的光線。

直到18世紀中葉,教堂的內牆都是白色的,柱子呈現出洞石的天然色澤,屬於典型的文藝復興建築教堂。由於受到巴洛克風格在羅馬興起的影響,教宗御座轎夫聖亞納會開始重新裝修教堂,使用更為奢華的裝飾,以及大量的貼金粉飾灰泥。立面以巴洛克風格重新裝飾,對於維尼奧拉的教堂,亞歷山德羅·斯佩基又添加了立面上部。穹頂由弗朗切斯科·納沃萊(Francesco Navole)設計。1746年,他們委託雕塑家喬萬·巴蒂斯塔·德羅西重新裝修教堂,在門的上方,是粉飾灰泥手持花環的天使。[11]四扇窗戶被砌成牆,改為四幅濕壁畫,描繪了聖亞納生活的場景。喬萬·巴蒂斯塔·德羅西還用花綵灰泥裝飾壁畫。裝飾師安尼巴萊·羅塔蒂(Annibale Rotati,1673–1750)將牆壁塗成藍色、奶油色和淺灰色。[11] 門枋則由賈科莫·德·羅奇(Giacomo de Rocchi)用大理石裝飾。金銀灰泥是由彼得羅·里奇(Pietro Ricci)製作。雖然採用了巴洛克裝飾,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教堂最初的規劃。

注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