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芾(?—1276年1月18日),字叔章,號肯齋(見《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今湖南衡陽人,南宋抗元將領,曾任南安司戶、祁陽尉、臨安知府、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等職,在長沙抗元之戰中殉國[1]。
李芾字叔章,從小就聰敏機警[2]。且為人剛直不阿,不畏強權,處事精明機敏,奸猾的人騙不了他[3]。
李芾早年靠先人的業績補缺做南安司戶,後被徵召做了祁陽尉,因救濟災荒而有了好名聲。李芾代理祁陽縣知縣,因治理祁陽縣有功,李芾又被徵召做了湖南安撫司幕官[4]。在湖南安撫司幕官任上,李芾成功處理了永州當地長期未能招降的盜寇。李芾跟參議鄧炯領了一千三百人攻破了盜寇蔣時選的巢穴,將蔣時選父子活捉,餘黨便自行退散[5]。李芾隨後擔任湘潭縣知縣,湘潭縣的豪門大戶曾掣肘前任縣令的管理,但李芾不懼豪門大戶,清查戶籍攤派賦稅時,都不躲避權勢,這才使賦稅勞役很公平[6]。
咸淳元年,李芾被調回臨安府做府尹。當時的南宋朝廷由權相賈似道主政,上一任的臨安府府尹事無巨細都要先稟告賈似道才去實行。但李芾不向賈似道稟報,還因福王府逼死人的案件,與賈似道家人壟斷火攻戰具兩件事上得罪了賈似道。被賈似道指使諫官黃萬石以貪贓罪誣告李芾,罷免了他的府尹之職[7]。事實上,李芾平生為官清廉,家無餘財[8]。
元軍攻取鄂州時,李芾才被重新起用,擔任做湖南提刑。此時的湖南各縣正受盜寇騷擾,百姓多數四散奔逃,李芾徵調百姓武裝起來自衛,另召民兵聚集在衡陽一帶做防守準備。又因賈似道兵敗蕪湖,朝廷恢復李芾官職,讓李芾掌握潭州兼任湖南安撫使,但這時湖北州郡都已被元軍占領,李芾不顧朋友勸阻,仍去上任[9]。
德佑元年七月,李芾到達潭州。這時潭州的軍隊將被調盡,元軍先頭部隊已經進入湘陰、益陽各縣。混亂中李芾只召募到二千多人,李芾命令劉孝忠統率各軍。十月元軍攻打西壁,孝忠等人奮力迎戰,李芾冒著危險親自督戰。對於受傷的將士,他都親自去安撫慰勞,每天用忠義之道勉勵他的將士。死傷的人多到堆疊在一起,人們還是登城拼死一戰。元軍方面有來招降的,李芾殺了他來示眾[10]。
年三十之夜,元兵登上城樓,無法擊退。衡州太守尹谷帶著全家自焚,參議楊震投花園水池而死[11]。李芾坐熊湘閣召來部下沈忠,讓沈忠先殺死自己全家,以免受辱。沈忠伏地叩頭,推辭這個任務,但李芾堅決命令他去做。沈忠哭泣允諾,用刀殺死李芾全家,再焚燒他們的居所。沈忠後回家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女,再返回火場,投火自殺[12]。幕僚茶陵顧應焱、安仁陳億孫都自殺。潭州百姓聽說消息後,多舉家自盡,城無虛井,縊死於樹林的人累累相比。吳繼明等人以城投降,陳毅衝破包圍,將要奔往閩地,中途戰死[13]。
潭州城的消息傳到南宋朝廷後,朝廷贈李芾端明殿大學士,諡號「忠節」。李芾的兒子李裕孫、孫子李輔叔因在外地而倖免,南宋二王把他們都召入福建為官[14]。
李芾的祖先是廣平人(今河北省永年縣),後來徙居開封。高祖李升考中進士,為官有廉名。靖康年間,金人要殺他的父親,李升上前保護父親,父子皆為金人所殺。曾祖李椿徙家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15]。
兒子:李裕孫[16]
孫子:李輔叔[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