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鞋鞋子的一種形式,也稱為木屐,其中有許多也是涼鞋。是某些地區的傳統文化之一,有時被當作藝術品,例如荷蘭木鞋、日本的下馱等。中國傳統的木屐,現在仍穿於如廣東西部農村等偏遠地區。

Thumb
荷蘭木鞋
Thumb
瑞典木鞋

各地木屐

Thumb
日本傳統的木屐——下馱

東亞

中國

木屐是漢服足衣的一種,是最古老的足衣之一。相傳堯舜禹以後始服木屐。[1],現時中國境內出土最古的木屐是1988年在寧波市慈城鎮內的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木屐。晉朝時,木屐有男方女圓的區別。[2]木屐是漢人在清代以前,特別是漢晉隋唐時期的普遍服飾。漢代漢女出嫁的時候會穿上彩色系帶的木屐。[3]南朝梁的貴族也常著高齒屐。[4]南朝宋之時,貴族為了節儉也著木屐。[5]杜牧詩云:「仆與足下齒同而道不同」。[6]由木板與木屐帶結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兩條突起的「齒」,目的是為了雨天便於泥上行走。[7]屐是木履之下有齒者,又稱木屐。江南以桐木為底,用蒲為鞋,麻穿其鼻。[8]

除了兩齒木屐以外,漢人在軍隊裡還採用了平底木屐,防止腳部被帶刺雜草劃傷。[9]不僅僅軍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著木屐,防止腳被帶刺植物劃傷。[10]晉代還出現了屐齒可以拆卸的謝公屐,方便登山。《南史·列傳第九》云:「(謝)靈運……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因此日本稱謝公屐為「山屐」。[11]八月十五夜詩(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遊天。」《宇治拾遺物語・一四・三》:「開レ門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見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の外ついたぞ」。《中華若木詩抄・下》:「下踏の歯の誰ころびてや橋の霜」。

日本

日本傳統的木屐稱為下馱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