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加尼斯

美国明尼苏达州废弃村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曼加尼斯map

曼加尼斯(英語:Manganese)是美國明尼蘇達州廢棄小鎮,曾是採礦社區,1912至1960年間有人定居,行政上屬基層政權。社區地處克羅溫縣庫尤納鐵礦脈,科爾斯湖與弗林湖之間;大致在沃爾福德鎮23至28段,特羅馬爾德以北約3.2公里處。曼加尼斯是庫尤納鐵礦脈成立較晚的採礦社區,原名「Manganese」意為,得名附近豐富礦產。曼加尼斯所在特羅馬爾德地層是庫尤納鐵礦脈北嶺區主要礦石出產,獨特之處在於產出鐵礦石同時還出產錳。特羅馬爾德地層與鄰近小城艾米麗的錳礦儲量居全美之冠。

Quick Facts 曼加尼斯, 政區 ...
曼加尼斯
鬼鎮
Thumb
曼加尼斯老菲特格酒店廢墟與坍塌的混凝土地基,攝於2016年10月
詞源:Manganese
Thumb
曼加尼斯
曼加尼斯
Thumb
曼加尼斯
曼加尼斯
坐標:46°31′39″N 94°00′35″W
政區美國
明尼蘇達
克羅溫
創立1912年3月13日
註冊1913年11月10日
解散1961年7月17日
海拔[1]380 公尺(1,250 英尺)
時區北美中部時區UTC-6
 • 夏時制中部夏令時間(UTC-5
地名信息系統特徵編碼654881[1]
Close

曼加尼斯居民基本是歐洲移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數十年間為逃避歐洲自然災害、政治與社會動盪來到美國。小鎮街道呈「三縱五橫」格局,均為未鋪裝的粘土路,兩側設置路緣石與混凝土人行道。1919年社區最興旺時有酒店、雜貨店各兩家,銀行、理髮店、展廳各一間,另有僅兩室的學校一所,居住人口約六百。1920年美國人口普查首度統計時社區僅183人。一戰結束後當地礦場關閉,人口穩步下跌。再加上春雨導致街道泥濘不堪,社區最終於1960年廢棄並在次年正式解散,原址併入沃爾福德鎮。曼加尼斯舊址部分草木叢生的私人土地在21世紀經清理並再開發為探索營,2017年起當地又有少量人居住。

歷史

今曼加尼斯周邊與克羅溫縣所在地17世紀就有人定居,三個美國原住民部落爭奪當地土地主控權,這些地區便是後來的庫尤納鐵礦脈達科他族歐及布威族很快就把五大湖西岸的阿拉帕霍人趕跑,接下來兩族頻繁衝突,最終歐及布威族取得無可爭議的控制權。1855年,歐及布威族天上洞穴酋長與美國政府在明尼蘇達領地簽署條約,割讓今庫尤納鐵礦脈地區給歐洲移民創建定居點,該族保留當地漁、獵權。[2]:47, 48, 50, 511857年5月23日明尼蘇達領地議會頒布法令設立克羅溫縣[3],1858年5月11日明尼蘇達州獲聯邦政府接納為第32個州;1882年威辛頓(後更名迪爾伍德)成立,是庫尤納鐵礦脈第一個定居點[4]:158

庫尤納鐵礦脈的發現純屬意外,1895年測量員兼採礦工程師凱勒·亞當斯帶著聖伯納犬「尤納」探索此地時偶然發現指南針指針不規則偏轉[5],估計是大儲量地下鐵礦引起。為確定礦脈大致範圍,亞當斯精心繪製指南針偏轉圖並查閱各方資料;八年後的1903年5月,他在迪爾伍德附近組織的試鑽確證當地存在錳鐵礦[6]。亞當斯夫人把丈夫名字「凱勒」第一個音節與狗名「尤納」組合成新詞「庫尤納」命名礦脈[a]。1890年梅里特兄弟梅薩比鐵礦脈發現鐵礦在明尼蘇達州引發採礦熱潮[7],13年後亞當斯的發現令情況重現[8],庫尤納鐵礦脈周邊逐漸形成新興礦業社區[4]:158

成立與興衰

Thumb
1913年曼加尼斯布局
Thumb
1920年曼加尼斯州立銀行郵包,上有曼加尼斯郵局退信印章

1911年2月5日,德盧斯土地與木材公司把沃爾福德鎮23至28段劃為曼加尼斯定居點[9]。定居點1912年3月13日成立,次年11月10日註冊,占地面積390公頃。採礦業迅速發展,社區規劃的所有地塊都在曼加尼斯劃定後七周內售出,每個地號單價100至350美元不等。定居點以附近豐富的錳礦命名。[4]:160曼加尼斯周邊礦場包括:奧納姆鋼鐵公司1911年創辦的阿爾戈馬礦場,漢納礦業公司1916年開辦的格洛里亞礦場和梅里特二號礦場,庫尤納-明尼亞波利斯鋼鐵公司1917年設立的米爾福德礦場,科茨與特威德1918年開設的普雷斯頓礦場[10][11][12]。庫尤納鐵礦脈上此前已設立迪爾伍德、庫尤納克羅斯比艾昂頓里弗頓五個定居點[4]:157, 158, 159, 162[2]:11,媒體把新成立的曼加尼斯稱為「庫尤納鐵礦脈上的希賓[13][b]

美國郵政署1912年正式在曼加尼斯開辦郵局並持續運作至1924年[4]:160,施工隊1914年在曼加尼斯鋪設路緣石和混凝土人行道,中間的車行道不在施工範圍,一直是未鋪裝的粘土路。同年菲特格釀酒公司耗資一萬美元興建雙層旅店,配有酒吧和餐廳。1919年,曼加尼斯已有旅館、雜貨店、肉鋪各兩家,銀行、木材場、麵包房、馬廄、理髮店、游泳池、展廳、犬只收容所各一間,另有僅兩室的學校一所;約六百人在此定居。社區同年為計劃耗資三萬美元的自來水廠發行債券,杜魯斯的帕斯托雷特公司在當地興建三十米高、容量約113.6噸的水塔。[16][17][18]:190此時未開採的天然礦石自動背負從價財產稅,導致的特殊局面對曼加尼斯等庫尤納鐵礦脈社區極為利好[19],由此產生的巨額意外收入有相當一部分用於公共工程與改善項目[20]

Thumb
教師安娜·杜根,背景是蘇蘭鐵路曼加尼斯車站

亞當斯在迪爾伍德附近發現礦藏後聯繫北方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詹姆斯·希爾,要求對方以優惠價格把庫尤納鐵礦脈的礦石運到杜魯斯(梅薩比鐵礦脈的礦石純度更高,鐵路公司要價每噸一美元)。遭拒後亞當斯找上希爾的競爭對手、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托馬斯·肖內西,後者欣然同意修建約161公里鐵路並承諾以每噸65美分價格運送一千萬噸礦石。[6][2]:65, 78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為新線建設融資債務擔保[21],並藉旗下蘇蘭鐵路公司為曼加尼斯與周邊礦場提供鐵路運輸。1914年,蘇蘭鐵路公司闢築連接曼加尼斯與蘇蘭鐵路本線的支線,並在支線盡頭興建客貨兩用車站,站房面積7乘18米,站台長91米[22][23][24]。支線採取人工閉塞:同一時刻僅允許單列火車運行,行車作業由艾昂赫布的蘇蘭鐵路調度員指揮[25]。庫尤納鐵礦脈運輸公司每日在曼加尼斯與庫尤納鐵礦脈其他定居點間開行三對客車[26][27]。據推測亨利·福特打算代表福特汽車收購阿爾戈馬礦場時曾造訪曼加尼斯,有人看到他的「公平小巷號」私人列車停在當地鐵路側線,上有福特汽車的橢圓形商標和「密西根州迪爾伯恩,福特汽車公司」鍍金字樣[28],但沒人看到福特本人[29]

社區居民多為一戰前數十年間為逃避歐洲自然災害、政治與社會動盪來到美國的歐洲移民,如芬蘭人克羅埃西亞人奧地利人瑞典人愛爾蘭人英格蘭人挪威人斯洛維尼亞人塞爾維亞人等,此外,也有澳大利亞人來此定居[2]:89, 90, 94[30]。兒童可在曼加尼斯求學到八年級,再到附近的克羅斯比念高中。學校當時叫86號獨立學區,配有室內管道,公共事業振興署後加挖水井。[30][18]:191曼加尼斯歷史上挖有三口水井,皆因粘土太重坍塌[30]

曼加尼斯周邊礦場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全速生產,戰爭期間消耗的錳九成產自此地。1920年所有礦場支付的工資總額達16萬美元。[26][27]一戰期間曼加尼斯共有七位公民入伍服役[31]。曼加尼斯許多居民曾在米爾福德礦場工作,1924年2月5日礦場採用平硐開拓法在弗利湖下方爆破作業時發生洪水倒灌事故,41名礦工喪生,僅一戰退伍軍人哈里·霍斯福德等七人生還,史稱米爾福德礦難,是明尼蘇達州史上最嚴重的礦難[32][2]:5, 22, 144, 231。迷信的曼加尼斯居民自此深信曼加尼斯與米爾福德礦場受到詛咒[33]

Thumb
曼加尼斯首位居民伊弗·奧爾森的家[34],攝於1917年,現已不存

一戰各方簽署《康邊停戰協定》後錳礦需求降低,曼加尼斯人口銳減:1919年巔峰時期曼加尼斯約有六百居民,但1920年首次人口普查僅錄得183人[27][28][35]。採礦作業隨大蕭條中止:1930年,蘇蘭鐵路公司拆除通往曼加尼斯的支線;格洛里亞礦場1931年運出最後一批礦石;米爾福德礦場1932年關閉,僅梅里特礦場苟延殘喘地開採至1943年;阿爾戈馬礦場的庫存持續運輸到1980年。[32][36]:67, 68, 69[37]曼加尼斯基本沒有照片存世——當地從未達到富裕水平,相機對大蕭條時期的普通人來說太奢侈[30]。1938年曼加尼斯成立衛斯理公會教堂與主日學校,學生按年齡選擇四種課程,偶爾召開培靈會時還有客座牧師前來主持儀式。除曼加尼斯外,教堂會眾還來自特羅馬爾德、米申、沃爾福德、佩里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會眾無法再找到牧師,教堂轉賣後拆除。[18]:193礦業衰落導致定居點幾乎沒有工作機遇,居民開始搬走,到附近其他社區求職[2]:186, 240

廢棄與再開發

More information 調查年, 人口 ...
歷史人口數
調查年人口備註
1920183
193096−47.5%
194062−35.4%
195041−33.9%
十年一度的美國人口普查結果[38]
Close

剩餘居民基本在1955年左右搬走[2]:186,留下的建築拆除。粘土路在所有居民離開後仍有人維護,街燈至少繼續工作十年[30][18]:191[39]。1959年,債權法人艾昂頓村向克羅溫縣呈請正式解散曼加尼斯,縣審計員艾納·安德森受命接管廢棄定居點,曼加尼斯的債權人需在六個月內提出索賠。通知以掛號信寄給確知的最後一位曼加尼斯官員,但因無人收信退回。曼加尼斯的鋼製水塔和鋼框架結構的政府大樓經拍賣報廢處理,出價者需承擔所有垃圾的處理開銷。水塔拆解後可回收約91噸廢金屬,估價1200美元;但實際成交額加上廢品價值的淨收益僅兩百美元。諷刺的是,同為庫尤納鐵礦脈定居點的克羅斯比、庫尤納、迪爾伍德、艾昂頓、特羅馬爾德等地水塔都保存下來,並於1980年以庫尤納鐵礦脈金屬市政水塔之名入選國家史蹟名錄[20][2]:212解散曼加尼斯的最終聽證會於1961年7月17日舉行,會後定居點正式解散,併入沃爾福德鎮[40][41]

Thumb
1939年曼加尼斯航空照片[42]

定居點廢棄後留下的東西只剩人行道、碎石、建築地基、舊輪胎、塑料、衣物、啤酒罐及其他垃圾[43][18]:190。隨著時間的推移,定居點逐漸由自然植被淹沒,人居活動遺蹟在自然環境下灰飛煙滅:建築原址由柳樹楊樹等各種樹木覆蓋,樹根、灌木、荒草的生長逐漸令混凝土人行道隆起乃至開裂,原來由道路分劃而成的格局漸漸消失。舊建築地基與地下室遍布塗鴉,草木叢生。[43]2003年,定居點原址大部分土地售出,原本位於東南面的入口立起大門並附「不得擅入」標誌牌。已歸私人所有的土地2006年再度轉讓,2017年開始有少數人前來居住。[44]此地人稱「曼加尼斯大本營」,平均每個0.12公頃的原有地塊在清理後重新開發成沒有電、自來水、垃圾處理的原始營地。曼加尼斯大本營從此每年面向公眾舉辦曼加尼斯節以示紀念,遊客可藉機了解定居點歷史並親自探索。[45]

地質

Thumb
庫尤納鐵礦脈北嶺區主要地塊地層構造[46]

曼加尼斯位於鐵礦藏豐富的特羅馬爾德地層上方,該地層是庫尤納鐵礦脈北嶺區主要礦石出產[47]。特羅馬爾德地層與阿米尼基地質群其他富鐵地層一樣[48]元古宙早期形成[47],但卻是蘇必利爾湖地區唯一既富含鐵又有豐富錳儲量的地層[36]:57[49]:8。從地層剖面看,特羅馬爾德地層厚14至250米,至少包含兩個可在地層圖標識的含鐵地層相,其中偏厚的石英質岩層相內含霓石帶,偏薄的泥質岩層相以電氣石帶打底[50][51]。部分地點在上述兩地層相間存在第三相,是黑色碳酸鹽與矽酸鹽為主的含鐵地層,上下均是灰色千枚岩[51],表面覆蓋富含粘土的表土,其中混有冰磧物質[48]

特羅馬爾德地層礦石質地和礦體形狀多種多樣,導致結構非常複雜[36]:20, 55, 68。緊密摺疊的地層、蘇必利爾湖向斜關聯的不活躍逆斷層共同影響,導致不同礦帶、甚至同礦帶不同位置的含鐵地層厚度、礦石形態、外觀差異很大[51][36]:1, 20, 46, 68。礦石特徵與成分也是如此,含鐵量在兩到六成大幅波動,錳含量高至五成,低至半個百分點[47][48][49]:11, 22,平均含鐵四成三,含錳一成[52]。大部分錳散布在鐵礦石內部[36]:48,米爾福德礦場的礦石呈棕色且含錳;格洛里亞礦場為黑色或褐色而且同樣含錳;梅里特礦場紅綜色至黑色,錳含量很高;阿爾戈馬礦場出產錳鐵礦[36]:67, 68, 69

Thumb
克羅斯比蘇蘭站博物館的庫尤納鐵礦脈各礦場代表礦石樣本
Thumb
2018年庫尤納湖山地自行車道冬季胖胎自行車賽起點,背景是馬諾門三號礦場廢舊礦石堆

特羅馬爾德地層與鄰近小城艾米麗的錳礦儲量居全美之冠[48][53][2]:4,其中質量最好的錳礦床占地約兩公頃,位於艾米麗邊緣、曼加尼斯以北約23公里[54][55]。錳在煉鋼和鋁時很有價值,還是生產電池的必需品[56][2]:184, 243。當地開始推動新式採礦手段[57],再利用庫尤納鐵礦區的廢舊礦石。與傳統的爆破、粉碎相比,從過去開採的廢舊礦石、尾礦池、露天礦,或是從未開發土地的地下礦山生產鐵礦石與鐵精礦能顯著減少侵入式開採作業,減少採礦對環境的影響。不過,部分廢舊礦石所在位置特殊,再利用很可能干擾2011年6月開放的庫尤納湖山地自行車道[58][59]1984年最後一批含錳礦石運出庫尤納鐵礦脈後,當地經濟迅速瓦解,許多社區難以維繫,這條自行車道對地方經濟很有意義[5][60]。礦石加工新手段促使人們探討礦業是否能與山地自行車並存[61]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將庫尤納鐵礦脈舊礦井用於壓縮空氣儲能是否可行[62]

地理與氣候

Thumb
米爾福德礦場通往曼加尼斯的路

曼加尼斯位於克羅溫縣,平均海拔380米,在布雷納德東北約24公里,杜魯斯西南偏西146公里[1][48]。特羅馬爾德和沃爾福德是距曼加尼斯最近的城市,距離都只有三公里,分別在曼加尼斯西南偏南和東北[25]。曼加尼斯在克羅溫縣30號縣道西側,210號明尼蘇達州道以北約八公里,六號明尼蘇達州道以西約五公里[63]

曼加尼斯有第一街東、正街、第一街西三條南北走向主街道,第二大道北、第一大道北、曼加尼斯大道、第一大道南(現老曼加尼斯路)、第二大道南由東向西穿過定居點[64]。蘇蘭鐵路從東北向西南把曼加尼斯東側社區一分為二[27][65]。第一大道北向定居點外延伸約3.1公里至米爾福德礦場[66]

曼加尼斯位於中北明尼蘇達布雷納德湖區勞倫森混交林生態區,樹林西側邊緣年降雨量約530毫米,東側邊緣810毫米。樹林北部平均氣溫僅一攝氏度,最南端四攝氏度。[67]

曼加尼斯最溫暖的七月平均每日最高氣溫27攝氏度,最低13攝氏度;最寒冷的一月平均每日最高氣溫零下七攝氏度,最低零下18攝氏度[68]。春雨對曼加尼斯的粘土街道影響很大,是定居點廢棄的重要原因[18]:190[30]

注釋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