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曹公圳map

22.6494530706586°N 120.426355151921°E / 22.6494530706586; 120.426355151921

Quick Facts 曹公圳, 概要 ...
曹公圳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Thumb
曹公圳(鳳山曹公廟附近)
概要
官方名稱五里舊圳
隸屬單位高雄農田水利會
創立者曹謹
灌溉區域 中華民國高雄市
興建時間1837年(道光17年)
攔取水源高屏溪
圳路長度130多公里
灌溉面積六千餘公頃
Close
Quick Facts 曹公圳舊圳頭, 位置 ...
曹公圳舊圳頭
曹公圳
五里舊圳
Thumb
日治時期的曹公圳舊圳頭
位置 臺灣高雄市大寮區鳳屏二路旁
建成時間 清朝道光19年(1839年)
官方名稱曹公圳舊圳頭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堤閘
詳細登錄資料
Close

曹公圳(臺灣話Tsô-kong-tsùn,位於臺灣南部高雄平原,由曹公舊圳(五里舊圳)、曹公新圳(五里新圳)、鳳山圳、大寮圳、林園圳等五個水圳灌溉系統構成,灌溉範圍涵蓋大高雄所有農業精華區所在,是高雄地區最重要的水圳[1]。 曹公圳從高雄市大樹區九曲堂引高屏溪水,經由這五個系統灌溉高雄市大樹區、大寮區鳳山區鳥松區仁武區大社區林園區楠梓區左營區三民區苓雅區新興區前金區小港區前鎮區等地區,成為孕育高雄地區的搖籃[1]。當地居民感念曹謹,於鳯山區建有曹公祠,後改稱曹公廟[2]。現今在鳳山區鳳山車站前的曹公路、曹謹路及曹公國小,便是紀念曹謹而得名[3]

建造起源

最早起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為解旱象之災,由當時鳳山知縣曹謹所開鑿[4][5][6]。曹公舊圳開通後因灌溉小竹上里小竹下里大竹里鳳山上里鳳山下里等五里,而被稱為「五里圳」[7],後來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提督熊一本將之命名為「曹公圳」,並刻碑紀念[1]。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又由歲貢生鄭蘭(興隆里人)、附生鄭宣治(赤山里人)率眾開鑿大圳,亦灌溉蓋赤山里觀音外里半屏里興隆內里興隆外里等五里,而被稱為五里新圳或曹公新圳。鳳山圳屬於原曹公舊圳一部分,近代因農田水利會管理方便而單獨稱呼,大寮圳是昭和七年(1931年)由曹公水利組合所開鑿,林園圳則是民國38年(1949年)由高雄農田水利會開鑿。


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年),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分別在舊圳及新圳上裝置抽水馬達,並將其改為鋼筋混凝土堰,曹公圳也成為臺灣第一座以電動抽水機作渠水工的灌溉渠道[1]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